老胡十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民屋基本建在山腳,半山腰和沿河區域雖有水田可以種水稻,但鑑於古代以實物繳納賦稅的關係,能喫上米飯的人家並不多。
反倒是旱地種的玉米、小麥等作物,受氣候及雨水限制不大,種植方便,產量較之水稻也略高,纔是主要的餬口之糧。
但江家的麥粑粑還不是純麪粉造的餅,嚼起來比較費勁,江春剛開始喫的時候,巴掌大塊粑粑喫完太陽穴都嚼得生疼,估計麪粉裏還摻有大量麥麩皮。
用蒸籠蒸熱一下雖然能軟和點兒,但沒油沒鹽沒餡兒的滋味,確實不好受,不止入口滋味差,就連每日的人生大事——解大便都不妙了。
江春以前只知過食大魚大肉、膏粱厚味會便祕,那是飲食滋膩於腸腑,積熱於內,腸道失潤的緣故,她會鼓勵病人多喫點兒粗糧蔬菜纖維還能通便;但現在的小江春,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損傷胃氣,又連續進食不易消化的粗纖維,已經好幾日未解大便了。
想到屋後那臭烘烘的旱廁,想到被蚊子咬一屁~股包仍然“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此時的小江春想的是,如果能喫一頓油葷的,不止可以祭祭五臟廟,還能救自己於水火啊……有肉喫就好了,什麼肉都行,她又咽了一口口水。
咦……喫肉,想到了什麼,江春眼睛都亮了,此時只恨時光漫長,巴不得下地的爹老倌快回來,求快進這頓難熬的午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