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十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金江縣每逢農曆三、八趕集,一個月只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這六日有集市。農家趕集均是早起趁路涼快,無論去買東西還是賣東西的,早點兒散集回家還能趕上中午飯,或者去幹半天農活,喫飯幹活兩不誤。
行了快一個時辰不到的路,爬過三次坡,過了一次河,終於可見一段紅磚壘的城牆,約半人高,中開一門,約摸兩米寬,可容兩三人通過的樣子,門口有一文士打扮樣子的人,拿着冊子和毛筆在登記着什麼……那就是縣裏集市了,照腳程估計,王家箐離縣城還是有七八公里距離的。
等江家人到城門口的時候,排隊人還不多,不用等好久,那文士打扮的人就已過來,揭開瓜葉子看過桶和菜籃子,爹老倌交上四文的稅錢,一家人就進城了。
清晨的集市開始喧囂起來。
雖太陽還沒露臉,但街上已經熱鬧起來了。大家按着先來後到的順序,選一塊兒青石板地,放下挑來的擔子,擺開貨物就可以開始吆喝了。
因江家的絲瓜、韭菜和豆角都放籮筐裏,江春幫着王氏想到個辦法。拿出自帶的麻布,將絲瓜一根根整齊地碼放在麻布上,再將混裝的韭菜和豆角分裝在兩個籮筐中,這樣一眼看去就種類分明,果然比周圍“競爭對手”整齊有序了。身旁還放了手臂粗的一捆稻草,卻是用來捆菜的。
眼見半條街道青石板都擺滿東西了,有賣新鮮蔬菜的,青翠欲滴,還沾着清晨的露水,尤其誘人;還有賣水果的,紅黑的棗子,紅豔豔拳頭大的石榴,粉溜溜雞蛋大的桃子,黃橙橙熟透了的梨子,讓江春不自覺地嚥了口水。還有賣大米、白麪等精細糧食的,當然,更多的還是麥子、高粱、包穀等粗糧。
王氏見自家東西均擺好了,就將大兒、三兒先使回家去,地裏活計不等人,只剩下二叔守在螃蟹桶前。
生意只要開了第一個,後面也就陸續來了,王氏嘴巴厲害,自家菜蔬“顏值”又高,不消幾個回合,菜已賣了三分之一。江春默默將價格記在心底,三文一斤的豆角,四文一斤的韭菜,絲瓜貴點兒,要六文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