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十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幾人告辭了舅舅,以及要哭不敢哭的可憐高力,出得門來,江春建議再去稱點兒白米,昨日借三奶奶家的兩斤白米還要還呢。
還沒到米市,又見那“惠民熟藥所金江局”門前排了隊。幾人走上前去,見是幾個採藥人來賣藥,只待熟藥所開門,稱了藥材就可以領錢。
因宋代統治者對醫學的高度重視,許多文人雅士對醫學均有所涉獵,諸如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後世耳熟能詳的大家們都是亦儒亦醫之輩。反倒是普通百姓,條件限制,無法進學,除非家傳或跟師學藝,很少有能認識草藥、懂醫術的。故這熟藥所的開辦,也算是造福了一批終日攀巖絕壁、不避雨霧以採藥爲生的農人了。
江春忙建議道,不如待熟藥所開門了,進去看看,可有什麼成藥可買點回去給奶奶喫的,江家兩兄弟自然贊成。
故直等到太陽慢慢升起來,快八~九點鐘的樣子,兩個穿青衣的小廝來開了門,江春幾人先跟着採藥人進去。
只見他們收購藥材倒也公道,那野生的茯苓、白芨、重樓都是當地道地藥材,一個小廝樣樣翻檢過來,先將乾燥的和新鮮的區分開,再各自將那大小、形狀均不錯的歸一堆,剩下有缺損的、過小的作一堆,次一點的價格要便宜幾文。若有運氣好,挖到野山參等名貴藥材的,青衣小廝道自家不能做主,要待師傅來了才能辨驗。
趁此機會,江春忙上前道:“小哥哥,我家祖母近幾日心慌心跳,乏力懶動的,可有什麼藥給她老人家買點去?”
小青衣見她六七歲的樣子,扎着兩個毛茸茸的小揪揪,穿的也是補丁衣裳,也端得又伶俐又可憐。遂帶她到藥櫃旁,推薦了參苓壯脾丸、人蔘丁香散、養氣丹三樣。
本來王氏的情況,喫點歸脾丸、八珍丸都是可以的,但這兩樣後世常見的中成藥,在這個朝代尚未問世,好像是元明時期纔有。
只得拿起一瓶養氣丹看起來,小青衣見她仿若識字似的,道:“這養氣丹在汴梁可流行嘞,道家師傅人手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