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快地,來自閩北地區的杉木源源不斷地順着閩江而下,沿途的明朝巡檢司則對此假裝沒看到,一船船的大木在他們面前經過,他們統統放行……銀元到手,回屋喝茶!
顏清泉幹得相當出色,他不僅組織人手把山裏的杉木砍倒運走,還把各地的木廠的那些賣不出的杉木一掃而光!
這纔是造艦的關鍵!
造艦成功必須選用充分乾燥的木材,要求是將木料中的水分降低到20%以下,這要求把木材妥善儲存上好幾年的時間,在戰時,不可能保持充足的適用木材供應,軍方只能使用乾燥程度不夠或者質量稍次的木材來造艦,造出來的軍艦因爲含水量多,易於變壞腐蝕,招致災難。
理想的狀況是用乾燥的木材慢慢地造船,讓船的框架和外殼自然乾燥,然後進行後續工作,這樣,造好一艘船,至少要花上3年,最好是6年,不過在緊急的情況下,6個月也能夠造好一條船。
使用各地木廠儲存的舊木頭能夠很好地派上用場,其中有些木廠,將木頭放在通風透氣又不被雨淋到的地方,立即能夠用於造艦!
幹得漂亮不算,閩北地區苦寒,民衆生活艱辛,顏清泉從那裏拐騙了一萬多人口回臺灣!
除了他之外,東南府還派出了不少人,過海到達各個船廠,以高價招募了大量的造船師傅和幫工加入了高雄船廠。
閩省的造船業久負盛名。
其有歷史傳承,明永樂元年(1403年),朝廷命福建都司造船137艘。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鄭和先後7次下西洋,所用的寶船不少是在閩江口一帶製造的,最大的44.4丈(約150米)、寬18丈(約60米),每船平均乘載400~500人,最大的達1000人。從尺度、結構、裝備等方面看,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船舶。即使“洪濤接天,巨浪如山”,仍然“雲帆高漲,晝夜星馳,涉波狂瀾,若履通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