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布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按照三月自動生成的最終報告所提到的,這種碳納米管材料拉伸強度達到4.2±0.2GPa,電氣性能爲σ>10毫秒M-1,PF值可達到14±5兆瓦M-1.K-2,均遠優於之前擬定的材料模型。
這當然是件好事,但讓寧爲頭疼的是,他該怎麼把這個成果給張師兄。
簡單來說,人家找他的目的是通過數學計算來找出可能出問題的地方,然後他們再去重新組織實驗,但三月卻直接通過不斷的反覆模擬試驗直接把問題給解決了。但寧爲並不敢保證真的按照三月給出的模擬試驗方式真的就能在真實實驗室環境下完美達到這一效果,畢竟系統模擬測試可以完全不去考慮實驗室種種意外情況。
事實上計算機模擬本就已經廣泛應用於材料學,比如專門的分子動力學模擬軟件往往能解釋實驗機理以及預測實驗;還有結合第一性原理軟件可以在材料的原子尺度性質進行計算;又或者uspex、Calypso等軟件可以進行材料的結構預測,包括之前實驗室定的模型大概率就是使用這種軟件構建的。
但以上計算機模擬的性質跟三月使用的模擬計算方式有着本質的不同,前者是根據人類制定的任務,去模擬計算結果,後者已經接近直接站在人類的角度去思考並解決問題。
這甚至讓寧爲不知道該如何跟張師兄解釋他是怎麼把這個問題解決的。
因爲原始過程中三月的思路並不具備任何參考價值,甚至可以理解爲一種實驗室巧合。所以現在擺在寧爲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通過三月給出的結果,倒推出整個數學分析過程,然後把數學分析過程丟給張師兄,讓他們去重新設計實驗室製備方案;
二是直接去實驗室讓張師兄重啓實驗,他來給出整個實驗過程跟方法,讓項目組一幫人照着三月給出的方案重新完成一遍,再通過這種方式來檢測三月的最終得出的材料模型跟報告是否正確。
前種方法雖然說有脫了褲子放屁的嫌疑,但相對合理;後種方法得看張師兄對他的信任度了,畢竟他毫無道理的重啓實驗室,撒出去的都是錢跟精力,還要浪費一堆材料,估麼着這些符合規格的碳納米材料製備也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