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布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初柳唯剛來的時候也是惜言如金的人,跟他接觸久了還不是成了話癆一個?
就好像此時,寧爲依然在按部就班的給身邊人洗着腦,雖然現在看來效果並不顯著,但反正是隨手之舉,貴在堅持。甚至如果把這當成一個挑戰,還會很有趣味性。
……
“你看看,這次事情的脈絡已經很明確了,我們就做的不錯,甚至是超出了之前的預計。最初我找到羅恩教授,只是希望她能幫我發聲,讓我們在引入人才這塊的困難少一點點,讓我們的項目推進能更順利一點點。你能想象到,事情發酵之後,我們竟然還找到了宣傳文化自信的契機?”
“是人都有腦子的!東方人、西方人,白種人、黃種人,大家都只有一顆腦袋,裏面裝了一個腦子,所以這裏默認大家的智商其實都是差不多的。對科學而言,無非就是無數原始的積累。歐洲他們搞文藝復興的時候,我們還在寫着八股文,所以落後了數百年,這是之前欠下的債,得認!”
“但這個世界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學習遠比創造要容易。比如從開普勒、卡瓦列裏,到萊布尼茲、牛頓,前人奠基、後人發展,提出許多問題後,最終開創了一整套數學理論,就是我們所說的微積分。但幾代人努力開創的東西,我們需要的時候大概只要學習個三年五載,便能掌握爲我所用。”
“對了,說到微積分我歪下樓,這其中還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關於牛頓創造微積分,學術界就有一個段子,話說1669年那會,牛頓在劍橋大學升爲數學教授。當時學校資金緊張,包括牛頓大部分教職工薪水已欠數月。爲解決此問題,牛頓潛心研究創立了微積分,然後規定數學院的孩子們必須學習這門課,不及格就得重修,並繳納補課費,一舉解決了拖欠薪水的問題……”
“當然,這只是段子!而且我懷疑是華夏人編出來的,因爲當年某圖書管理員也被拖欠過工資,後果更嚴重……好吧,扯遠了。其實萊布尼茲跟牛頓當年還起了學術之爭,不過你肯定不關心這些!但你是否同意創造遠遠比學習更難這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