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明大公三十八年,西曆1716年,春天,大明淮北省某地。
“咣噹,咣噹,咣噹……”
這是外輪緣凸出的鑄鐵車輪在工字形的鑄鐵鐵軌上滾動時發出的聲音!
大公天子閉着眼睛,坐在一節寬敞明亮的火車車廂內,一邊養神,一邊傾聽着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這是工業化的嬰啼,是新時代的號角,是他這一生爲國爲民所得到的最響亮掌聲。不過這嬰啼,這號角,這掌聲還是有點不完美,因爲缺少了機器的轟鳴。
朱和墭現在乘坐的是一輛馬拉的有軌馬車,而非蒸汽機驅動的火車。誰讓他前世是個“魔法師”,而不是“機關師”呢?他的“魔法”可以大幅加速大明冶金業的發展,但無法大大加速大明“機關術”的發展。
在過去的三四十年間,朱和墭在重建大明天朝的過程中,還設法解決了煉焦、去渣、耐火材料等困擾冶鐵業不知道多少年的難題,而且還在金陵大學堂、廣州海珠大學堂中設立冶金和採礦專業,專門培養冶金、採礦的大匠。
另外,他還利用在全國各地實行均田的機會,將大量的可以埋藏着鐵礦、煤礦的地區劃入了“官田區”,而且還在境內各個主要城市、港口、礦區之間預留出了可以修建鐵路、公里的“官田區”。
在以上這些措施的刺激下,當時間進入18世紀20年代的時候,大明的煤炭、生鐵、坩堝鐵(勉強可以算是鋼)的產量不僅全部位列世界第一,而且年產量都已經佔到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六十,妥妥的時間第一準工業國啊!
因爲生鐵和坩堝鋼的產量上來了,價格相對的也便宜了,所以修建“馬車鐵路”也就有了可行性。
這種馬車鐵路首先出現在南京、廣州、蘇州、揚州、松江、漢口、南昌等一二城市的市區和各個礦區、港區,以及大型的工場區,都是用於短途的人貨運輸的。而第一條跑長途的馬車鐵路,則是京淮線,就是北京永定門到淮安北碼頭之間的鐵路。之所以要修這麼一條鐵路,是因爲大公初年修建了黃河入海人工河道後,淮河以北的漕運就中斷了——因爲黃河在宋金時代改道入淮,造成淮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積,河牀不斷提升,漸漸變成了懸河,再加上淮河的水量很大,一旦潰壩氾濫,就會對兩岸地區帶來巨大的災難。所以黃淮分流入海,就成了挽救淮南、淮北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