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月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見秦王陷入沉吟,他頓了一下,才繼續道:“當然,若是王上有數萬秦吏,且精通諸國風俗習慣、語言事務,亦可直轄,否則,便要大王日夜不綴處理諸國紛繁之事,做上數十年,方可彈壓安穩。”
荀子對秦國的說法就很一針見血“故曰粹而王,駁而霸,無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
意思是:國王厲害就強,國王一般也能過日子,國王垃圾亂來就滅亡。這也是秦國的短處啊。
秦王厲害就厲害在他一個人就能平息了六國的各種異動,但這是靠他巡遊天下透支生命維持的,等他一入鹹魚堆,三個月不到大澤鄉就暴發了,天下反覆之時,六國之民第一個殺的就是秦吏秦官,那造反傳播速度之快,怕是隻有兩千年後的大變革才比得上了。
想到這,他繼續給他們解釋,郡縣制當然最好,但每一種制度都會有其最後也是最兇猛的反撲,分封制從商周流傳至今,已經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早已深入六國的文化、血脈、治國之中,這也是六國變法總是不成的原因,無謂是魏國李悝還是吳起,改成郡縣後,很快都被貴族們扳回分封,就是因爲這是他們共同的利益。
而秦國爲什麼能變法成功呢?
因爲商鞅變法時,秦國人們是還是一羣剛剛從半遊牧改成定居種田的土鱉啊,商鞅提議遷都後,他們才從雍都的山上遷到咸陽的關中平原上,所以秦國的貴族們那時還都是都剛剛闊起來的爆發戶,根本不懂六國貴族這些彎彎繞繞,但哪怕是這樣,商鞅後來一樣被舊貴族們車裂了啊。
“卿之意,恩傳三代,分恩而下?”秦王政若有所思,卻依然不是太喜歡,“生效豈非太晚?”
他聽阿江提起過,封君之後,就行推恩,如果封君有兒子多,就每個兒子一份,化大國爲小國,三代之後,便能全然歸秦之中,雖然方便,但等完全清除這些勢力,豈非要等三五十年之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