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現在想來,爸媽大約那會兒就已經不想養他這個病秧子了,不然爲什麼自那以後的二十來年,都再也沒有出現過。
周卯欽卻是個老好人,又瞧着周小魚模樣兒楚楚可憐的,於是就這樣收留了他。
周卯欽領他去見自己的父親,老班主周寅春。老爺子見到他的第一面,讓他開口說了兩句話,又唱了兩支歌兒,最終卻沒有同意他學相聲。
畢竟老話都說,說相聲的人,相貌越普通越好,最好是放在人堆裏都找不出來的那種,這樣才能不至於讓人被臉吸引了注意力,觀衆纔會全心全意地關注相聲本身的內容。
這隻小魚模樣兒長得太水靈,像個小姑娘,嗓音條件又難得地好,簡直是祖師爺賞飯喫,於是周寅春決定親自教他學唱戲。
“我師爺打小兒就是在戲班子裏學旦行的,”周辰瑜說,“可惜沒趕上好時候。”
往前推個百八十年,民國那陣子,正是最混亂的時代,女演員不敢登臺唱戲,於是所有班子都是清一色的男演員。而唱旦角的乾旦(注:男旦),在臺上扮着女性角色,難免吸引一些不懷好意的人,被請去唱堂會的時候,常常臺上唱戲,臺下就或被迫或自願地做起了見不得人的營生。久而久之,乾旦的名聲就這麼被敗壞了。
等到周寅春坐科、出師的時候,又正好趕上了十年浩劫,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像他這樣的“牛鬼蛇神”,就一律被趕進了“牛棚”。
再後來,乾旦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大衆的詬病、阻止和譏諷。戲校也一律改制,嚴格實行“男唱男、女唱女”,自此之後的幾十年間,乾旦幾乎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