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外行人看軍隊廝殺,很容易得前方將校指揮無能,調度不力,個個都是蠢貨。皆因真實的戰場,和後方文書上所描述的全然不同。
戰後覆盤的時候,敵我優劣和各種現實局面都已經塵埃落定,一目瞭然,據此指摘,自然無往而不利。但當真身處戰場的時候,再出色的將領也很難即時看清這些。在他們眼前的,莫說敵人,有時候哪怕友軍情形,也只是一片混沌罷了。
所以自古以來描述善於用兵之人,或者稱他對局面瞭如指掌,或者說他對部下如臂使指。這兩點,都是極高的讚譽,但恰恰都是極難做到的。
且不論天時地理對將領的影響,一個鈐轄、都將,手底下三五百人,已經要靠着衆多中尉、牌子頭,隊正、什將之流層層分派,才能指揮如意。即使這樣,還難免被紛繁蕪雜的局勢擾亂。
待到職位更高,那些總管、都統、都監、元帥,權柄重得嚇人,能統領數萬數十萬大軍上陣,可真正能看見的,止於視線所及;真正能管束到的,也只有身邊這些傔從、精銳。
所以國初時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到後來動輒十數萬大軍了,反而屢遭南朝宋人打敗。同樣的,以成吉思汗的雄才,其直接指揮的怯薛軍,也只有萬人罷了。
這種道理,大金國那些脫離行伍許久的女真貴胃,多半已經不太明白了。
所以當日與蒙古決戰,諸如獨吉思忠、完顏承裕、奧屯襄等人無不興兵數十萬,務求聲勢煊赫,震天動地。
在他們看來,人多就是力量,主將只消一揮手,士兵便乖乖聽話,一層層上去壓死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