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宋和金國之間的榷場貿易,自海上之盟後始。紹興十二年起,大宋先在盱眙軍置榷場官監,與北商博易,後來再有了淮西、京西、陝西等各處的榷場。
隨着兩國的戰和不定,這些榷場幾經存廢。但大體來說,兩國既然無法禁止民間的生意往來,所以總得由朝廷出面,對這種往來加以管控。管控的同時,又能通貨課利,固鄰國之好,可謂兩便。
這兩年裏,宋金兩國之間往來最頻密,交易物資的數量最龐大的,自然是金國境內的密州膠西榷場。這裏頭有個講究,正因爲這個榷場的位置在金國境內,所以特別便於大宋境內的海商販賣各種違規違禁的大宗物資,比如糧食和武器之類,憑此賺取高額利潤。
而物資在這處榷場交割以後,又會很快通過山東定海軍的海上船隊發往金國各地。
聽說金國近年來離合之釁已開,又有沙漠之衆動輒南下牧馬,盡情屠戮,金國連年與之廝殺,耗費的錢糧不計其數。所以從山東到中都這一路上,他們對大宋的物資異常渴求。那些海商們經常能將物資賣出昂貴价格,並從定海軍手裏,得到金國北方的良馬、毛皮、人蔘、北珠等物,有時候甚至能換取從中都高門貴胃得來的金銀珍玩。
其中某些珍玩,還是靖康時被虜人掠走的,這會兒居然完璧歸趙了。
不過,海上的好處歸海上,陸地上的榷場照舊經營,也不是沒得賺。尤其是盱眙軍的榷場,隔着淮河正對着金國的泗州場,兩地互通有無很是便捷,所以一樣的生意興隆。
與密州膠西榷場相似的是,在盱眙軍的榷場裏經營的商人,和那些海商一樣,背後多半有着這樣那樣的勢力。以至於地方官員一方面隔三差五接到朝廷文書,說要專一關防透漏之弊,一方面又時常親自下場,爲某些商賈隊伍保駕護航。
當然,這種事情很不容易做好,一不當心,就會得罪了這位,得罪了那位,最後自己惹得一身臊,灰頭土臉地去官。只有手段非常出色而且在京中有點人脈的人物,才能做的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