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知寶應縣事賈涉,便是這樣的人。
賈涉是天台人,其父賈偉曾爲祕書郎、知漢州,後來牽扯進了四川、荊襄等地的政治鬥爭,受到排擠,含冤而死。賈涉前後費了十年,到處奔走申訴,甚至伏闕上書,爲父親洗刷名譽,終於成功。隨即他自己獲得蔭補,成了高郵縣尉,後來又轉任萬安縣丞,再知寶應縣事。
高郵和寶應兩縣,都臨近宋金邊界,賈涉會輾轉在這一片,倒不是說他有多麼出衆的軍事才能,而是因爲他能把官面上、商場上的事情都照顧好。整個淮南東路,凡有人需要和淮北打交道的,都會來問問他。
今年初的時候,就連大宋朝廷的使者意圖去往中都而不得,都是賈涉給出的主意,安排的海商船隊。
盱眙榷場和對面的泗州場每隔五日輪番開啓,今日輪到盱眙榷場。賈涉提前一天就離了自家任職的寶應縣,帶着幾個僕役過來看看。
這座榷場位於盱眙城外,靠近當年盱泗浮橋舊址的一處淮灘高地。浮橋留存下來的橋基,正好改作上碼頭,擺渡通航,運送貨物和商販。淮灘處用樹木柵欄圍出的數十畝地,便是榷場所在,經數十年的興造,榷場裏頭有廳舍千間,規模甚是宏大。
按照朝廷制度,在榷場擁有商貨百貫以上的,稱爲大客。大部分廳舍都是大客們長期佔用的,這種商戶的身家不菲,所以不允許過淮河交易,金人要採買他們的貨品,非得自家持了宋金兩家認可的憑證,到榷場裏來。
所以賈涉一路慢悠悠逛到榷場門口的時候,剛好避過好幾百的金人商賈衝進榷場裏頭。
他在這片地方往來慣了,雖說只着一身尋常袍服,榷場的門口的押發官也遠遠地認出了他,連連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