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陳御是跟隨突擊隊前進的步兵通訊員,他身上揹着的無線電通訊器是林漢提供的第一代晶體管跳頻步話機,全重不到十公斤,雖然通訊半徑只有十二公里,卻是進攻的紅軍中最受歡迎的裝備。一旦發現前方殘存的日軍火力點,只要拿起步話機,給總部報上座標,幾分鐘後,後方的火炮支援很快就到達,瞬間將前方的“硬骨頭”直接砸碎。
在進入租界的戰鬥中,前線的紅軍已經開始使用上這種充滿後世“美帝範”的呼叫後方火炮支援的戰術手段。除此之外,他們還可以通過這套步話機和周圍其他方向攻擊的友軍進行通訊聯絡以便互相交叉支援。
經過多年的努力,在1934年年底,德國人終於在實驗室裏製造出了合格的鍺半導體晶體管——也只是試驗室生產,離工業化大規模量產還有極大的距離。本着實戰檢驗的心態,這批試驗室生產出來的少量晶體管全部被用於製造無線電設備,然後送到中國來進行實戰測試,上海是他們第一次登場使用。
漢娜並不怕晶體管的技術泄露給蘇聯人,在這個時代,晶體管的製造難度,要點亮這一科技樹,就好象後世製造航空噴氣式發動機一般,需要的是整個科技樹體系的完整完善才能做到。德國這邊有漢娜帶來的製造理論知識的支撐,又有非人類的超能力做輔助,也是用了整整五年的時間,才勉強在試驗室裏製造出了合格的晶體管,但離大規模的工業化量產的距離,仍然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歷史上,晶體管從貝爾試驗室誕生到安裝了四支晶體管的晶體管收音機大規模上市,中間也間隔了近五年的時間。
正在租界裏做大規模穿插做戰的紅軍各個突擊隊,每個突擊隊裏都揹着這樣一臺輕巧的無線電步話機。除了可以和總部隨時聯繫外,突擊部隊之間也可以相互聯繫。
這套設備今年三月纔剛剛研製出來,由於晶體管目前只能通過試驗室小批量生產,第一批產品只造了三十六臺,剛造好在就在林漢的要求下,全部通過空運的手段運到中國交給林帥試用。第二批生出來產品中有十二臺在戰前也被送到中國,不過全交給在上海祕密活動的嘲風除奸團使用,而現在這批設備全被佈置在公共租界之中。
地下指揮中心裏,來自前線的戰鬥進展信息不斷地通過無線電波傳送回指揮中心,這讓前線指軍官能夠隨時隨地知道一線部隊的進展情況。
“九連在十三號地區進攻受阻!日本人在那兒佈置了戰防炮,他們的坦克被擊中了,已經無法再前進。日本人在那兒佈置了三個交叉火力點,分別在147,151和160三個區域,戰防炮位置在151,九連要求我們重炮支援!”
正在不停地往嘴裏塞炒黃豆的林帥瞄了一眼面前的租界地形模型,那三個交叉火力點是三座三層高的建築,呈品字形排列。他們的位置很好,九連無論從哪條線路突擊,都會遭受三個方向的火力交叉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