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對於原型發動機,FW90改進之處在於仗着材料學的優勢,發動機氣缸能造得更薄更輕,而仗着德國人在機械加工方面的優統優勢,風冷式散熱片同樣也能車得更加單薄輕巧。在發動機體積重量不大變的情況下,將其功率由最初的700馬力提升到750馬力,並延長了最高功率的工作時間。
同樣的,漢娜也不怕蘇聯人仿製FW90,因爲他們沒有德國的製造工藝和更好的材料配方,強行仿製FW90反而失去了蘇聯式武器特有的長處優點——還是那句話,任何國家武器裝備的性能特點,都是設計師根據本國的國情和使用戰術而採取的針對性設計,盲目地模仿他國極不可取的。
賣給紅軍的陸地用的FW90戰鬥機,相對於海軍版,最大的改進是截短機翼,以增大翼載降低機動性爲代價換取更高的速度——在1935年時,各國空軍受制於一戰思路的影響,還停留在雙翼機時代,各國戰鬥機的設計機思路,翼載達到150公斤就被認爲是極重的了,一百公斤左右的翼載,在那時也不過被認爲是“馬馬虎虎”而已。
而到了單翼機時代,150公斤的翼載,則會被稱讚爲“機動性能極其出色”戰機——比如噴火(噴火隨着改進型不斷地推出,翼載也是不斷加大),比如零式(120公斤左右)。而被稱爲二戰最好的戰鬥機的P52野馬,翼載則在180公斤到200公斤之間。
而身爲穿越者的林漢和漢娜,深知加大翼載纔是未來戰鬥機的發展方向,在林漢追求速度的要求下,譚克博士大膽地截短機翼增大翼載以換取更高的速度。賣給紅軍的這批陸基版的FW90,在加裝防彈坐椅,無線電臺後,標準戰鬥狀態下,翼載已高達170公斤。(海軍版的飛機和陸基型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考慮到在航母上降落的難度,所以海軍用的飛機普通翼載較低,以降低飛機起降的距離)
而蘇聯的I-16原規劃引進美國同型號的SR-1820-F3“旋風”風冷式發動機(700匹馬力),但什韋佐夫發動機設計局當時尚未達成授權共識,因此只能先用M-22發動機(英國布里斯托木星引擎授權版,輸出動力480匹馬力)頂替,雖然性能不夠出衆,但也達成了極速300公里以上的飛行表現,勉強差強人意。引擎問題直到1935年,要到下個月也就是七月推出I-16-5型,正式讓R-1820授權版M-25A發動機裝機後才能解決,這時I-16-5在當時試飛創下時速395公里的表現。(此爲史實)但要參加接下來的空戰,明顯已來不及了。
和FW90相比,I-16的機槍少了兩挺,火力少了一半,雖然機動性更出色,但由於使用了落後的發動機,速度只有三百公里出頭。所以現在的I16,性能實在不乍樣,甚至比起中國空軍的霍克II型還不如。
雖然I16推薦失敗,但是斯大林還是將一批I16戰機送到了中國來,並配備了相關的飛行員和地勤。對蘇聯人來說,錢只是一點小事,更重要的是能借此得到寶貴的實戰機會。
比起I16的不受待見,蘇聯人送來的三十輛T37坦克則更受紅軍官兵的歡迎。斯大林原本想賣的是性能更出色的T26坦克,但紅軍看中的卻是T37這款歷史上並不太出名的坦克,而原因是他足夠的“輕”,只有3.2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