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陳濟棠再度象從前應付日本人時那般,表面接過英日兩方送來的大筆“軍援”和“開拔費”,實際上卻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上的軍事行動,私下裏,他公開地對手下說,自己絕對不會做民國的吳三桂。
而李宗仁白崇禧領導下的桂系,則更奸滑一些。他同樣本着不拿白不拿的原則拿過英日兩方送來的好處費,然後暗地裏卻和紅軍上層商量,然後雙方大放鞭炮在彼此的控制區交界處“假打”了一番,算是對英日兩國的應付。
而在中國北方,日本人同樣也在大作活動,但是張學良,閻錫山,韓復榘這幾個實力派軍閥都保住了民族底線。但是在英日的壓力下,他們和陳濟棠、李宗仁類似,都沒有加入紅軍主張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唯一的問題是,孫殿英和石友三這兩個暫時歸屬張學良指揮的兵頭,這兩個抗戰史上有名的漢奸將領,一旦日本人從東北入關侵略中國,他們的再次叛變投敵幾乎是鐵板釘釘的事。
在六月的最後十天裏,紅軍也在進行着大戰前最後的準備。
這段時間,幾艘來自蘇聯遠東的貨輪,在上海靠岸,運來了新一輪的裝備:一批蘇聯產的T37坦克和I16戰鬥機,以及打着國際縱隊名義的戰鬥機飛行員。而德國方面,漢娜派人送來了更多的FW90、HE51兩款戰機和,以及150毫米的重炮。只是這回,兩方的“援助”都是要紅軍掏出真金白銀購買。而美國方面,一方面叫嚷着支持英日對華干涉,另一方反而加快和紅軍大做生意的動作。他們雖然宣佈對華進行軍火禁運,但航空燃油和造炸藥需要的硫酸之類的軍需化學產品的供應不但沒有中斷,反而加大了銷售量。
蘇聯人原本想把新生產的I16戰鬥機賣給紅軍的,但被紅軍上層藉口不原意增加後勤負擔拒絕了。主要原因是I16雖然和FW90互相借鑑,但德國人的製造工藝要比蘇聯好太多,那些在德國和蘇聯祕密培訓的飛行員在飛過兩種飛機後,都一致認爲FW90的性能要好很多。
駕駛I-16進行起飛和降落皆非易事,除了起飛時要搞動那手柄去收起起落架,而當降落時由於I-16的起落架避震不良,經常在跑道上不停彈跳,有靜不穩定之父的外號。I-16的操縱翼面皆無配平,若在飛行時發現機身不平衡也只能用飛行員自己的氣力去平衡機身,等到落地後才能告知地勤調整——不注重人機工程,對操縱者不友好,這是蘇式武器最大的毛病。
這兩年蘇聯和德國關係回暖,在雙方的祕密交流中,彼此都得到了對方設計的飛機樣本。這兩款飛機的發動機都是引進美國同種型號的普惠發動機技術後的產品,只是德國人由於材料學和製造工藝上的優勢,同樣的技術,德國人以此爲基礎再開發和改進,造出了更好的航空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