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徐州戰役結束後,學乖了的日本人開始收縮兵力,鞏固佔領的河北和山東地盤。此時的解放軍哪裏會讓他們舒服地積蓄兵力和消化地盤。
在山東戰場上,解放軍不斷地以師、旅爲單位發動短促突擊,不求每戰殲滅日軍一個師團,但求消滅一個團,一個營即可。
日軍主力不是不想打大決戰,但中共方面根本不給他們打大決戰的機會。日軍主力一集結,其佔領區內大片被紅軍佔領的農村根據地就全面出擊在後方大量作亂大搞破壞拔釘子。揪着團、營爲單位的小股日軍猛咬。和歷史上的紅軍不同,這個時代的解放軍攻堅能力增強了很多,無論是山東還是河北方向,需要的話,甚至可以得到空軍的支援。
爲了達到讓日軍首尾難顧的戰略目的,紅軍在取得徐州戰役大勝後,收復了江蘇失地,對山東的地盤,卻是有意地放棄了全部的大城市丟給日軍,甚至連前線的臨沂,都有意地放棄。由此造成的後果,就是日軍主力被迫分得更散。在戰略方面一塌糊塗,政治嚴重影響軍事的日本來說,此時的日本軍方哪有主動棄土的魄力?
太少的兵力,佔了太多城市的後果,就是造成分散開來的以團,營爲單位的日軍,在來自四面八方根據地武裝的圍攻下,加上空軍時不時地空襲,往往支撐不到主力來援就被殲滅。除非日軍能忍痛放棄那些城市周邊的據點。但放棄了這些據點,就意味着日軍就只能靠着佔着不能產出的城市去補給,而城市又能榨出多少油水?而一旦分散主力去支援這些分散的據點,那麼原先設想的集中主力和紅軍決戰的戰略意圖,也就不戰而亡了。
而如果集中主力,對河北山東控制區裏的農村根據地進行掃蕩圍剿,那麼正面戰場的解放軍就會全線猛攻,逼得他們又不得不掉頭。
進不得,退不得,集中不得,分散不得,消化還是不得。
到1936年六月,日本在山東河北已投入了接近二十二個師團兵力(扣除損失後的),國內的軍工動員能力已達到極限,但是面對着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雙重壓力,竟是狼狽到了想要發動主力決戰都很困難的地步。
位於河北的日軍首腦岡村寧次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