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山東和河北的戰局,就象是吞了一塊石頭,卡在喉嚨中間,吞吞不下,吐吐不出,就算吞下去也消化不了。”
爲了打破這種僵局,日本陸軍曾有人提出在福建開闢新的戰場,卻被上層一口回絕。喫過浦東登陸戰苦頭的陸軍和海軍,現在一提起登陸作戰就懼怕不已。
在持續了數月之後,日軍清點家底,盤算損失時,發現自己在幾個月“零敲碎打”和“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爛仗”中,一不小心又損失了六萬餘人。損失並不是單一的師團,而是在前線或後方,和對手有接觸的每一支前線部隊,在無數次的“小仗”和“爛仗”中,一點一點地被對手啃掉,耗掉的。雖然在這過程中,解放軍也付出了十五萬人更大的損失。但是,以精兵路線爲主的日軍,比對手更承受不起這樣的損失。
此時日本軍部上層,已經開始後悔發動這場侵華戰爭了。到了七月甚至暗中派出特使想和中共上層談判,討論雙方原地停戰的問題,卻被中共直接回絕。
到了1936年八月一日,當第十一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召開時,河北和山東前線的解放軍同時發動反擊,這也被稱爲“奧運會”攻勢。
經過和日本人八個月的戰爭,解放軍也熟悉了日軍的作戰方式,磨練了作戰意志,逐漸地拉小了雙方在單兵素質上的差距。
山西前線閻錫山的地盤,雖然軍隊戰力差,但軍工生產能力,卻是民國時僅次於東北做得最好的,甚至比佔據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南京政府做得還好。收編了閻錫山的部隊,得閻錫山經營多年的兵工廠後,解放軍的戰力再度得到提升。經過和河北日軍連續不斷的小規模拉鋸戰的鍛鍊,被收編和擴充後的第七路軍作戰面貌也登時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