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對於德國裝甲兵來說,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受凡爾賽條約限制,整個國家的軍工發展被長期壓制得無法正常發展,被迫“放羊”的時間達十數年之多。
坦克的開發設計,同樣也必須老老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一點一點地進行技術積累。德國坦克開發時,漢娜不是不想一步登天直接開發出三十噸級別的坦克,但是這根本不可能。技術的開發,最講究積累,不顧現實直接亂上三四十噸甚至五十噸的坦克,那會扯到蛋的。(PS一下,看到一堆穿二戰的小說,有些無知的作者,在一九三九年就給德國上四五十噸重的虎豹,先不說這個時代的德國有沒有這個技術,光是戰術運用上也是不可行的,虎豹糟糕的道路通過性在西線一樣是災難。)
林漢一家人很明白這一點,所以從一開始,他們就制定了“小步快跑”的科技開發計劃。
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最大困難就是“研發”方向難以確定。
當一項新興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進入了分叉口處,面對着面前突然出現的多條分支,似乎每條都能通向終點,科技家們在路口處時往往不知所措。最後能做的,要麼是賭博式地選一條走下去,或者仗着財大氣粗,不怕燒錢,每條路都試過去,用實踐是檢驗真理這條絕對正確的“手段”,以燒錢的方式“燒”出一條路來。
不過對於1932年還在處於經濟危機的深淵中的德國來說,他們不可能象財大氣粗的美國人般,用燒錢的方式燒出一條路來。
而原歷史位面的德國,正是因爲搞不清楚方向,又什麼都想嘗試一下,耗費了無數的經費,更浪費掉大量的時間,導致坦克開發進度嚴重落後不說,到最後更直接點歪了科技樹,選擇了最糟糕的一條路:重疊式負重輪這最錯誤的方向。
不過這個位面的德國,由於有穿越者相助,來自後式的林漢和漢娜,非常清楚未來十年,甚至是五十年裏坦克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