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C型更換了一臺120臺馬力的水冷式汽油發動機。不過這時由於軍方的生產重心已經轉移到二號坦克上,C型坦克只拿到了200輛的訂單,其全部都由艾瑞絲·蒂法公司在1934年時生產完畢。
此時德國軍方雖然已開發出PAK36 40毫米/45倍的坦克炮,但是林漢和漢娜都知道在未來的西歐戰線上,40倍/45毫米的坦克炮根本啃不動英法聯軍的坦克,所以對生產這款坦克炮根本就不熱心,依漢娜的建議,希特勒要求將炮管長度提升到60倍徑。
由於這種長度的炮管,其炮管生產任務和博福斯高炮重疊。加上當時中國戰爭爆發,官方要求優先給40毫米博福斯高炮生產讓路,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40毫米坦克炮的產能嚴重不足。生產出來的40毫米坦克炮,也被更先進的二號坦克搶走。所以到C型爲止,一號坦克始終都被迫使用機槍作爲主要武器。
一號D型是1934年六月開發出來,將一挺7.92機槍更換成了20毫米機關炮,總算讓這款坦克換裝了火炮。此時德國坦克的生產重心已完全轉移到二號坦克上,專門生產的D型坦克產量極少,全部產量不到二十輛,軍隊中裝備的D型,大多數是從現有的A-C型中升級而來。
E型是換裝了30毫米MK108機關炮的版本,和D型類似,皆是從舊型號改進而成,專門立項生產的是一輛都沒有。這個型號的坦克主要都出口西班牙參予西班牙內戰,由於出口時德國人故意拆除了坦克裏的電臺,加上火力貧弱,其在西班牙戰場表現一般。不過西班牙共和軍在接收了一號坦克後,通常是將被打壞的報廢的T26坦克上的45毫米坦克炮安裝到一號坦克上。由於一號坦克的炮塔是爲40毫米/60坦克炮設計準備的,安裝使用T26的45毫米/46倍徑炮根本不成問題,倒是取得了不少的戰果,但裝甲太薄的缺點一直爲西班牙人垢病。
F型是波蘭戰役前出現的,這個時候一號坦克終於結束了只有裝甲只有8-12毫米的尷尬,根據戰爭需要進行了裝甲防護升級,將全重增加到了十噸。
G型是1941年法國戰爭結束後出現的,其火炮安裝的是從繳獲的法國B2坦克和S35坦克上拆卸過來的47毫米/35w倍坦克炮。法國戰役結束後,德國陸軍從法國人身上繳獲大量這種型號坦克炮,出於廢物利用的原因,將其用於給國內的1號坦克進行了火力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