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輛樣車在1934年四月就已造出,共有五輛,而後進行了嚴格的反覆測試。第二年五月就已定型繪製生產圖紙,九月生產線準備完畢開始量產,十月第一批五十四輛二號坦克走下生產線。
由於有穿越者從一開始就確定了“正確”的開發方向,從A型到D型,除了裝甲逐漸加厚,以及在機械結構設計上進行細微的調整,增加了高射機槍外,該型坦克基本沒有什麼大的改進。
E型是試驗型,產量只有三輛,體重增加到20噸-25噸之間,主要目的是爲了測試更大的重量對懸掛系統的傷害程度,以便爲下一代的三號坦克開發提供經驗。不出人所料,這三輛坦克在進行超載試驗後車體內部結構都嚴重受損,只能報廢。不過事後三輛樣車都被封存保留,多年後被送進德國的戰車博物館。
F型一年戰爭結束後開發出來的,和前面諸多型號不同,該型對懸掛系統進行了重型的設計,同時更換了馬力更大的發動機,名義上叫F型,實際上除了車身還是用二號坦克的車身外,車子的內部結構和其他型號的二號坦克已大不相同,該型坦克被命名爲山貓。
依照原先的開發思路,這款坦克被定位爲偵察坦克。
不過F型產量極少,僅生產了二十五輛就被叫停。主要原因是這時德國已開始全新的E戰車通用底盤計劃,同時對坦克的運用思路也有所變法,偵察坦克的任務被計劃中的步兵戰車替代。
F型產量雖少,卻有幸參加了戰爭——以色列是F型唯一的海外用戶。以色列建國時,德國“大方”地援助了他們一批“多餘”的裝備。有二十輛二號F型山貓坦克被送到以色列,參加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和第二次中東戰爭。
二號坦克身上,可以看到後來德國方面“通用底盤”思路的雛形,該型坦克在設計生產之初,就考慮到了諸多變形車的開發。
在德國裝甲兵的作戰思路中,二號坦克是做爲三號坦克的輔助補充,而其相對造價底廉的底盤,而被廣泛地用安裝各類型的火炮,其變形車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