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安裝了75毫米/24倍榴彈炮的二號突擊炮,安裝了105毫米榴彈炮的蟋蟀自行榴彈炮,安裝了一門40博福特高炮的百舌鳥自行高炮,以及拆除了炮塔,安裝了火焰噴射器的噴火坦克。
在一年戰爭中,西線戰場上約有一千三百輛二號底盤的戰車參予戰爭,其中超過四百輛是他的各種變形車。在西歐戰場上,二號坦克及其變形車,是作爲三號坦克的助手出戰。
1937年新中國成立後,從德國引進的第一條坦克生產線就是二號坦克。不過中國雖然很早就開始嘗試學習生產二號坦克,但由於熟練工人不足,裝甲鋼產能不足,發動機自產受阻,早期時的產量很低,到1940戰爭結束時,也只生產了二百餘輛。
戰爭結束後,中國方面得到德國提供的更先進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的生產圖紙,二號坦克的生產計劃也就被停止。加上當時已是和平年代,東北的開發急需大量的拖拉機,引進二號坦克生產線的東方紅坦克厂部分產能轉向拖拉機,而其主要的技術力量則轉去攻克四號坦克和其改進型E36的生產難關,二號坦克的生產在中國也就此終結。
其在中國的產量雖然不高,但其生產的過程卻幫助新中國培養了大量的產業工人。
二號坦克的最成功的變形車,是1941年開發出來的,以F型的車身爲基礎研製改進的十六噸級的輕型坦克殲擊車,該車的造型和歷史上著名追獵者坦克殲擊車極其相似,安裝一門從三號坦克上換裝淘汰下來的75/42倍坦克炮。
該型坦克殲擊車的設計思路,是爲了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T34”海。不過蘇德之間一直處於和平狀態,德國陸軍對其裝備需求不大,僅生產了二十輛用於測試就停止了訂單,而後作爲技術貯備被封存了起來。雖然沒有得到了進一步的裝備,研究部門卻不斷地得到開發資金要求對其進行不斷地改進,其終極改良版是E10追獵者II型坦克殲擊車。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48年後,直到反坦克能力更強的,使用“搖擺式”炮塔的輕型坦克殲擊車開發成功後,軍方纔下令停止對這個系列的挖潛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