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青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雖然要求是能戰二十年,實際上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界,在第三世界國家或者中東國家,仍然可以看到這匹老馬在奔馳。和其同時代的另一款坦克,蘇聯的T44/48/55系列,情況也是差不多的。
E50的後續型號是使用120毫米坦克炮的E75,而他同時代的對手是蘇聯的T62和T64。不過隨着技術的進步,蘇德坦克的差距已不大,德國方面僅在電子設備上擁有一定的優勢。不過實際坦克戰中,勝負還是要看雙方坦克兵的個人素質。
E25則是指著名的黃鼠狼步兵戰車。
德國裝甲兵在1945年後的作戰思想的變化,按古德里安的設想,面對蘇聯紅軍恐怖的坦克海,德國裝甲兵一味的死守,只會被對方淹沒。唯一的機會就是進行裝甲反突擊,突入到對手後方破壞其補給線。依這種作戰思想,載步兵的步兵戰車的防禦就顯得十分地突出。黃鼠狼步兵戰車的早期型號重量是二十五噸,中後期改進行更是增加到了二十八噸之多,是世界上最重的步兵戰車之一。
而E15計劃,其全名是“通用多功能輕型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標準重量在10噸到13噸之間。前者是使用鋁合金裝甲的水陸兩用型,後者則是放棄兩棲能力換取稍高一些的裝甲防護力。
開發該系列底盤除了用於輸送步兵外,另一個設想就是充分利用歐洲的製造生產能力,開發一款普通汽車廠和拖拉機廠都能生產的底盤,以便在拼數量時,能和蘇聯的坦克海血拼。
按漢娜和林漢設想,對了對付蘇聯的坦克海,在不瘋狂爆核彈的情況下,另一個有效的手段就是製造大量便宜廉價的機動反坦克炮。E15輕型裝甲輸送車的底盤,就是極便宜的反坦克載具。
“一個廉價十噸重的輕型底盤加一門88-105毫米的反坦克炮組合成的坦克殲擊車(或許叫對戰車自走炮更適合)”,就價位和製造工時、性價比而言,對付蘇聯的坦克海還是很適合的。
E15底盤開發成功後,是產量最大的履帶式底盤,不光整個歐盟皆有生產或裝備,就連中國也引進了這個底盤全套生產技術,而意大利和南斯拉夫也都引進了他的生產線,甚至連英國也開始有仿照生產的類似產品。其產量之高,全世界加起來產量高達四萬,只有蘇聯的BMP步兵戰車可以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