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的中二少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作業是先給了一篇文章——夏目漱石《我是貓》的其中一段——然後再給題目讓學生自由發揮。
第一題是:「爲什麼作者會說『世人褒貶,因時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樣變化多端。我的眼珠不過忽大忽小,而人間的評說卻在顛倒黑白;顛倒黑白也無妨,因爲事物本來就有兩面和兩頭。』?」
然後緒方理珠這樣寫:
「因爲它是貓。貓的眼睛結構與照相機相似,當光通過瞳孔經過晶狀體箔到視網膜時,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會受到光線刺激而產生興奮衝動,經視神經傳入大腦而產生視覺。而貓咪瞳孔、晶狀體、視網膜就相當於照相機上控制光量的光圈快門聚焦的凸透鏡和感光的膠片的功能。所以貓的視覺十分敏銳,在光線極弱的情況下亦能清晰地分辨事物,它們眼珠忽大忽小,就是爲了調整受光面積……」
“給我等一下!沒人讓妳回答生物知識啊!”
緒方被迫停下了筆,抬起視線疑惑地盯着淺田。
“那要回答什麼?不是說眼珠忽大忽小嗎?主角應該是貓纔對。”
“那只是比喻,用貓的眼珠比喻人心變化多端……”
“我不懂。”緒方很乾脆地搖頭,鏡片後那玻璃珠似的海藍眼眸有些消沉地向下垂去,輕輕地道,“他想說什麼、他想讓我回答什麼、他爲什麼不直白地說出那些話……我看不出來,也不知道該怎麼體會。”
淺田望着那張染上失落的精緻小臉,彷彿機器人在爲了不懂人類感情而感到困擾一樣,不禁沉吟數秒,腦海中轉過數個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