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核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人類文明放棄繼續研究高倍率超光速曲率引擎,轉而將全部資源都集中在星橋的搭建上,萬一星橋系統本身出了問題,那可就是滅頂之災了。
“所以,星橋要建,但並不能將全部資源都投入進去,也不會成爲人類文明唯一的星際交通方式。”
李恪這麼說着,定下了人類文明在這方面的基調。
他預計,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裏,於人類文明疆域的幾處戰略要點間搭建起一個比較簡單的星橋網絡,而除了這幾個戰略要點之外的其他地方,依舊採用原本的超光速曲率飛船作爲常規交通方式。
這樣既能將日漸遙遠的疆域邊緣與人類文明核心區域繼續緊密聯繫在一起,又能夠讓人類文明不至於過度依賴星橋,以至於荒廢了對於更高速的超光速引擎的追求。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也是他一個人的精力實在有限,根本沒可能大範圍將星橋系統這種必須要在亞空間中進行施工的大工程普及開來。
古聖的網道搭建技術,實在是太過於依賴靈能了,即便是有各種強大的機械與造物進行輔助,依舊需要如同李恪這樣強大的靈能者才能完成這種在亞空間中“搭橋修路”的工作。
而人類文明中,雖然天生靈能者的數量伴隨着人口的增長而增多了許多,又有李恪的人造靈能者技術可以量產靈能者,但這些普通靈能者的天賦終究有限,能達到李恪這種程度的靈能者,還沒有出現第二個。
事實上,單單只是這個削減再削減的戰略主幹道計劃,李恪接下來一百年的日程就都安排滿了,幾乎抽不出時間做其他事情。
不過,哪怕再忙碌,有一件事情,李恪還是在百忙之中抽出空來,時不時關注一二——那就是對於血海地獄之主,或者說“血神”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