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個家庭,如果夫婦都出門工作,不管是在村裏還是在州縣中,經濟總不會是特別大的問題,倘若孩子生了一個或者兩個,那帶孩子也是能帶得過來的,比較的輕鬆——當然了,這種輕鬆是不是偷懶,大家對此的態度不一,很多人心裏也還是存着‘多子多福’的想法,不過,孩子少,在孩子小的時候比較輕鬆,這個道理人人都認同。
婚書寫得比較平等,大家萬事商量着來,婚禮辦得簡樸,婚後努努力,在沿海能住上水泥房子,在內陸的州縣,爭取是住上木板房,爲建水泥房存錢……這都是很中庸的觀念,就算和一些人的傾向不一致,也不能不承認,這種選擇是調和的,不易引發衝突的。
這樣,民間反對的聲浪並不大,不過暫時也就只此而已了,反而是在消息極靈通的上層,激起了很大的反響,大家都從各個渠道收到了消息,知道這篇文章背後的意義:這是六姐出手,給畫的一個模子,這個模子終於是出來了!
有了模子,該怎麼做呢?對於這個級別的人物來說,答案是顯然的,那就是立刻對照着這個模子去生活,就算不能百分百符合,也要估量自己和標尺的偏差。
就譬如說張宗子,他立刻就成婚了,而且找了個非常標準的對象,這樣,他和標尺的偏離就不算是太大的——別看大家嘴上說酸話,但心底誰能不羨慕?不是羨慕他找了個極好的妻子,而是羨慕他擁有了這種符合標尺的安全感與優越感!
“畢竟是有好親,這是他命好,我等命苦的人,還不是得自己爲自己張羅?”
接二連三,來張天如這裏報信的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酸澀之餘,也是逐漸形成了共識:這些人中沒成婚的,也把自己的親事先放到一邊,全心全意爲張天如來蒐羅一個符合標杆的妻子。
畢竟,張天如雖然比張宗子小好幾歲,如今才三十出頭,但距離27歲這個標杆也有數年了,可不能再拖延。他和親族之間,也早已反目成仇,張家人惴惴不安,合族遷居京城,連老家都不敢待了,就是害怕張天如調頭來割他們的腦袋。指望張天如的親眷做媒,這是不可能的,可不就只能由朋友出面奔走,爲他張羅着相親了?
“天如兄,你是我們一幫人的顏面,我們這些無名小卒,如何生活,其實無關緊要,也不會有旁人來留意,你卻耽擱不得!”
這些陸續前來張宅,搞得這裏臨時開了個清談會的朋友們,幾句話之後,無不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全是勸婚催婚來的。也不管張天如本人怎麼心不在焉,都是苦口婆心,從各個方面掰開揉碎了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