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羅什鐵青着臉,不再答話。
“羅什,呂光與部下的賭既然已贏,爲何還要繼續囚禁你?呂光到底要從你身上得到什麼?”回到我們之前待的房間,確認無人能聽到,向他問出從見呂光後一直盤旋在腦中的問題。
“艾晴,你可知道秦國與晉國大戰落敗之事麼?”
我當然知道,恐怕沒幾個中國人不知道淝水之戰的。直到淝水之戰前夕,符堅還是十六國曆史上最爲成功的君主。論疆域,之前統一過北方的石勒只能自嘆不及;論品性,他在暴虐之君衆多的十六國中算的上是屈指可數的仁義之君,論民族政策,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時代,他的方針的確緩和了民族間的仇殺。可是一場淝水之戰,把本來形勢一片大好的前秦,徹底葬送了。
這場奇怪的戰爭就發生在我現在所處時代的前一年,公元383年11月。這是中國歷史上軍事力量差距最爲懸殊的戰爭,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爲:87:18。整個過程的荒唐程度出人意料。勝者既無勝的把握,也無法說明勝在何處。敗者輸得稀裏糊塗,龐大的前秦頓時土崩瓦解。
呂光出征西域是在公元383年正月,淝水之戰當年年初。他沿途一路打過來,先征服焉耆,再於384年攻入龜茲。其實西征在符堅朝中引起過很大爭議,許多大臣認爲不宜勞師遠征,而且對晉朝用兵在即,分散兵力並不理智。可是太過順利的符堅想建立秦皇漢武的功績,而且認爲自己的力量足以對付晉朝。如果沒有這場西征,可以想見身爲大將的呂光,必定會參加淝水之戰,那麼起碼十六國裏,就不會有呂光建立的後涼。
可是,這場對中國歷史影響甚大的戰爭,對於遠在天邊的龜茲和羅什,又有什麼關聯?
“呂光已知秦國國主敗落。現下,秦國內亂紛起,燕人復國,羌人又反,國主已是分身乏術,無力平叛。”他眼光灼灼,握住我的手,“艾晴,你說眼下秦國正是需要戰將之季,爲何呂光卻帶着兵馬在龜茲長駐不歸?”
略一沉思,我便明瞭:“他想割西域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