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英雄(四) (第3/4頁)
百里冰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若說焦母惡毒,活該喪子,可劉蘭芝的阿母卻是個慈祥的母親。劉蘭芝一死了之,讓母親白髮人送黑髮人着實不該。然後便是劉家兄嫂總是被人認爲用妹妹攀附富貴,但我覺得劉家兄長希望妹妹改嫁的心或許急躁了一些,但未必就是爲了攀附富貴。”
“劉蘭芝被休後,媒人上門提親,劉母和劉家兄長並未擅自決定她再婚之事,而是徵詢她的意見,加以勸說。相較於焦母趁着兒子不在家休掉兒媳,劉家惱恨焦家,給被休的女兒再議親,勸劉蘭芝改嫁,並不算出格。”
“這本是焦母一人之錯,焦仲卿無能之過。然劉蘭芝和焦仲卿一起殉情,連累劉家人在喪親之餘還要揹負不該有的罵名。這就是爲何長大了不再喜歡劉蘭芝,憐劉母喪女之痛罷了。”
“相較於劉蘭芝戀愛腦棄老母不顧,代父從軍的花木蘭就是另一種風格了。少年時喜歡花木蘭‘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注2】’英姿颯爽,長大了敬佩花木蘭的忠孝兩全。”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注2】’邊關征戰是極爲艱苦之事,花木蘭要與同袍一同殺敵,還要費心隱瞞女兒身,其中艱辛不足爲外人言。”
“可幸的是花木蘭順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凱旋而歸。皇帝敬其孝心,加上花木蘭戰功顯赫,不僅赦其欺君之罪,還認同了她的能力,不在意其女子身份,意欲賜其官職,然花木蘭因父母年邁選擇了辭官歸鄉。”
“唐高宗李治偕皇后泰山封禪還朝,路經亳州,追封木蘭爲“孝烈將軍”。唐朝詩人白居易曾作《戲題木蘭花》:‘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杜牧則作《題木蘭廟》一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裏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推上祝明妃。’”
唐皇李治聽到自己將來可以泰山封禪,甚是高興,只恨不得主播再多說一點東西。
唐皇李世民也很高興,他的後人能泰山封禪,想來是做的不錯,不知道他有沒有機會去泰山封禪。
“花木蘭作爲古代有名的巾幗英雄,在後世也頗受推崇。不僅許多朝代都有花木蘭的戲曲改編,其事蹟至今在舞臺上長演不衰。《木蘭詩》是中學必讀課文,她的精神至今激勵着成我們中華兒女保衛國家,花木蘭用自己的傳奇經歷告訴我們保家衛國這件事勿分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