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英雄(八) (第4/5頁)
百里冰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古代文人別的不說,粉飾太平的文字遊戲總是極爲擅長。比如唐朝天子九逃,是‘天子九遷’;徽欽二帝和堡宗被俘,叫做‘北狩’;永嘉治亂和靖康恥後,統治階級狼狽逃竄叫做‘衣冠南渡’……”
“君爲輕,不是說君不重要,君的性命輕賤,而是相對於整個國家和人民,君並非重要到非你不可。君王的責任是保護國家和百姓的安寧,能夠履行這份職責的君王,纔是天下人的君王,若擔不起這份責任,使國家處於危險之中,危及社稷,麻煩你讓個位。”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注2】。”
“唐代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這段話精確的解釋了六國乃至於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想要你的王朝世世代代,那就愛民愛民愛民。百姓生活安定了,國家就不會滅亡。然而詩人總結的再好,統治階層卻學不乖。於是代代又代代,使後人而復哀後人。”
“聽《秦王破陣樂》的將士最初爲何降,因爲他們的皇帝丟下他們跑了;安西軍爲何孤軍外懸四十多年無外援,因爲皇帝放棄他們了;睢陽城爲何苦守數月無後援,因爲太上皇和皇帝忙於爭權,而他們成了上層統治者博弈的犧牲品。”
“李世民做爲君主真的是完美無缺嗎?未必!太宗晚年時曾歷數自己爲君時做的不好的地方,諄諄教導兒子不要犯自己犯過的錯誤,殷殷期盼子孫可以做的比自己更好。自古只見君負天下,不見天下負明君。”
“唐高宗也確實是一位不錯的繼任者,然之後的太宗子孫,那可是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歷朝歷代,每一個覆滅的王朝都是統治者先背棄百姓,而非百姓天生反骨。我讚揚那些敢於反抗壓迫的勇士,亦稱讚那些有志挽國家於爲難的忠義之士。”
“我們繼續說第四位巾幗英雄,這位巾幗英雄叫遲昭平,與呂母是同時期人。我這麼說,大家猜到了吧?不錯,遲昭平也是一位農民起義領袖。就在呂母起義的同年秋,遲昭平於河阻中(現平原城西南)聚衆數千人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