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儒皮法骨 (第1/4頁)
百里冰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說趙飛燕姐妹前, 我們先簡單捋一捋她們所處時代背景。前面說到衛太子一脈唯一的遺孤劉病已成爲了大漢天子。劉病已登基後,因其名字爲常見字,擔心百姓避尊者諱而有不便,於是更名劉詢。”
“漢宣帝劉詢在位時國家進一步實現了休養生息, 史稱孝宣中興亦或是孝宣之治。作爲帝王職業中出生即達成坐牢成就, 雖非開國之君卻沒有接受過皇帝職業規培的皇帝。劉詢在登基後, 根據前輩經驗, 對大漢治國之道做了個一個總結:即‘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
“儒術過於依賴‘人治’,而所謂人治又太過講究人情世故。人皆有私慾,即便是聖人都無法免俗, 因此這些私慾需要‘法’來束縛。如果說儒的具現是道德, 那麼法就是最低的道德行爲標準。後世之人總結封建王朝的統治相對認可的是儒皮法骨道家腦。”
聽到“儒皮法骨道家腦”, 秦始皇和命運已經改變的秦二世扶蘇皆是心下一震。相較於後面的王朝, 摸着石頭過河的大秦就像一個懵懂的小孩子, 需要更多的理論指導來支持他們實踐, 走向更遠。
側重法家的秦始皇從這句話中意識到了儒家的作用,那就是以儒家來鬆弛太過緊繃的大秦。而扶蘇則意識到了即便要用儒家, 也不能輕易捨棄法家。如果說法家是大秦的基石,那麼儒家卻可作爲大秦光鮮的外衣。
“在我們教科書上提到漢武帝會說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很多人可能會以爲他是那種喜歡儒術的帝王。但實際操作中漢武帝只是用儒術的某些思想來加強中央集權,並沒有真的專任儒術, 即便是當時的大儒董仲舒也是被他用過就丟。”
“爲了拍皇帝馬屁, 董仲舒對儒學進行了許多大刀闊斧的‘註釋’,去掉了孔孟二聖諸多‘不合時宜’的東西。比如孟子的‘民爲貴,社稷次之, 君爲輕’在許多君王眼中就是不合時宜的,相較而言董仲舒將君放在第一位的君權神授顯然更讓皇帝們喜歡。”
“這種加工很討皇帝歡心,但是人民羣衆不買賬。董仲舒這套理論省了漢武帝許多事情,但董仲舒在後世名聲可不咋樣,反正對於這位大儒我是不太喜歡,甚至可以說是厭惡的。君權神授不是加強集權的必須內容,但後面卻遺毒不淺。”
“在百姓普遍沒有讀書機會的時代,君權神授這種東西於聚攏人心,加強中央集權確實是一條捷徑。但怕就怕有些謊話說久了,不僅騙了百姓,連自己也騙了。許多君王用來糊弄下層百姓的東西,最後基本是把自己的後人一併忽悠進去了。”
“真以爲當了皇帝就江山穩固不可動搖了,卻忘了百姓纔是君王坐穩皇位的基石。實際上,絕大多數皇帝只是自己投了個好胎,出生即巔峯,偏還不知道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