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土地兼併 (第3/6頁)
百里冰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劉詢身體一僵,剛當皇帝沒幾年,滿腦子雄心壯志的年輕君王很難明白未來的自己是怎麼想的。劉詢現在應該很能明白年輕的漢武帝劉徹在聽到晚年漢武帝所行之事時的感受了。
“不管是漢宣帝還是永樂大帝,他們雖重用官宦,但宦官始終是他們手上的工具。或許對於旁人而言,這些人已經潛藏危險,但對於他們而言,工具就是工具,工具是不能反過來控制君王的。”
“如漢元帝、明英宗這樣將政務交託宦官,幾乎被宦官操控的君王纔是失控。然這個問題的根本卻不在於宦官,而在於皇帝能力不足,偏聽偏信,沒有宦官,這種皇帝也會被身邊其他人糊弄。”
“清朝沒有宦官問題,那他避免滅亡了嗎?什麼文官誤國、宦官專權、妖妃外戚禍國殃民,都只是根本問題的各種具現。在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除卻土地兼併階級矛盾加劇這類王朝前進時難以根除的問題,王朝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總是離不開君王的賢明與否。”
“中央集權下,皇帝這兩個字是真呼風喚雨,一個人就能左右一個國家未來的存在。一個明君能夠挽大廈之將傾,而一個昏君能夠把王者牌打爛。你看同樣是‘獨尊儒術’,漢武帝利用儒術加強了中央集權,而獨尊儒術的漢元帝得到的卻是皇權式微。”
“漢元帝重用儒生,想通過蕭望之等儒臣實現改弦更張、推行仁政,但他卻對朝堂沒有足夠的掌控能力,立場也不穩定。在儒臣觸及外戚、宦官利益後,漢元帝只坐視多番勢力內鬥,眼瞧着其中兩方勢力弄死自己的老師。”
“在這種內鬥中,吏治敗壞是最快的,因蕭望之等儒臣在外戚和宦官夾擊下迅速敗下陣來,漢元帝並沒有喫到用儒術的紅利。”
元帝朝,因劉奭好儒術,看到了儒家上位希望,正興高采烈準備革新的蕭望之等儒臣:……陛下,您不是好儒術嗎?所以您的好儒術是排在外戚和宦官之後對吧?
“可因重儒以及爲了節約財政的考量放棄徙陵,劉奭沒有像先代明君一樣抑制地主、豪強和商人的勢力。天災人禍下,這些豪民瘋狂掠奪公私田,土地兼併加速,流民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