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變的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現在這句話的說法應該修改一下——世界資源就那麼多,吳畏要帶領中國人民要過上好日子,發達國家人民就別指望好日子了。
但是印度遠征軍司令的人選並不是那麼好找的,和中南半島不同,郭凱森的作戰目標基本上就是治安戰,最多也就準備一下去南海摘桃子。
事實上對於已經掌握了南海制海權的國防軍來說,什麼時候想把馬來半島和菲律賓、印尼羣島收入囊中只看吳畏的心情了,即使不用中南半島當做跳板,吳畏也可以讓部隊搶灘登陸,如果只對當地資源感興趣的話,這種作戰計劃一點挑戰性都沒有,他甚至都沒準備動用陸一師這支王牌部。
以南海國家土著們的戰鬥力,弄兩艘炮艦到港口轟上幾炮,基本上剩下的就是運兵上岸的問題了。
相比之下,印度遠征軍的作戰目標是打開共和國前往歐洲的通道,與俄隊在歐洲遙相呼應,甚至在土耳其境內會師。這樣一來,對指揮官的指揮能力要求就很高了。這也是吳畏不能直接把郭凱森調到印度去的原因。
佔領中南半島之後,陸一師就已經撤加國內修整了。敦凱森手下除了他自己的三十一師外,其餘兩個師都是來打醬油的,使用起來自然如臂使指。
以後的印度戰場上可能會有上百萬大軍,國防軍的各個王牌部隊都有出現的可能,到那個時候,郭凱森的資歷和水平肯定壓不住陣腳,讓他去印度,無疑和把他往坑裏沒什麼區別。
其實吳畏心目中最合適的人選是黃有爲,可惜老頭回家之後一門心思養老,無論吳畏親自打電話還是寫信,老頭都絕不鬆口。吳畏拿自己這個老師也沒辦法,掰着手指頭算了半天,也就只能指望王啓年和藍曉田這兩個老上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