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側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華夏海權 !
如果說從平壤戰役打響後的一週時間是第一階段戰鬥,那一週後的戰鬥就絕對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當日軍在此攻擊的時候,聶士成等人立即就看到了潛在的危機。
日軍充分發揮兵力和炮兵優勢在平壤城周邊開出了新的戰場,這一下就讓本來就不太夠用的清軍兵力立即捉襟見肘。而且隨着5管加特林機槍和步兵用輕型臼炮的使用,日軍的進攻兵力的火力立即上了n個檔次。
先說這5管加特林機槍,重量爲41kg不到。(不包括跑車重量或者三腳架)。可以又步兵分別攜帶,射速每分鐘700發。
除了需要一個人搖動手柄供彈比較麻煩,重量過大以外,其它的性能不比馬克辛差。而且這種武器本來就大量裝備日軍。日軍只要稍微改一下,去掉炮車換成合適的三腳架就可以了。而且這種武器沙皇俄國也大量裝備,日本人可以直接從俄國獲得子彈和配件,根本不用擔心補給或者買不到的問題。
另外一種武器就是那80臼炮,這種炮管可以一個人攜帶的輕便武器,雖說射程很近,但是在當時步兵交戰中雙方的距離本來就不遠。更重要的是,其輕便性爲日軍提供了一種可以隨時伴隨部隊前進,隨時清除出現的火力點的武器。它的大量使用使得清國的重機槍生存情況更加堪憂,不少機槍組不得不打完一個250發彈鏈就準備轉移陣地。
不過好在日軍雖然火力強大了,但是因爲兵力分散了,所以對陣地的衝擊還是比較有限,相對於日軍的加特林機槍和臼炮,北洋擁有更多的機槍和迫擊炮。而且炮手和指揮官都是受過全新訓練的,在正確的戰術指導下作戰,所以雖然造成了一些麻煩,但是短時間內日軍也無法熟練的掌握支援武器與步兵之間的協同,從戰術和協同上來說,與北洋新軍還有一定差距。爲清軍調整防線和戰術提供了緩衝的時間。
邵宇等新軍將領發現,雖然因爲加特林機槍和臼炮的加入使得日軍的進攻部隊火力加強,但是各種主觀和客觀的因素使得這些集成化的日軍進攻部隊還是存在着很多缺點的。首先,相對於擁有多個預設陣地的清軍機槍和迫擊炮組來說,日軍在進攻過程中架設陣地和轉移陣地十分緩慢,而且陣地的選擇餘地也很小。第二,無論是加特林機槍還是臼炮,相對於北洋軍裝備的機槍和迫擊炮來說都更加笨重,所以炮組會有更多的人。這樣大的目標還是比較容易發現的。
第三,日軍在協同過程中存在着問題。機槍和臼炮和衝鋒部隊十分容易脫節。相對而言。日軍認爲加特林機槍更像是一種類似於火炮這種遠程支援兵器,與步兵的距離比較遠,這種支援只能說拉近了支援距離。但是還是無法做到完全的伴隨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