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時此刻,《小戎》所代表的含義是,南郡的父老鄉親們翹首以盼,等待出征將士繳獲戰利品歸來。
遠處,兩支聽到吟唱的軍隊,軍官們將前方吟唱詩詞的含義大聲解釋出來後,兩支軍隊同時高聲歡呼三聲“嘿!嘿!嘿!”,腳下踏步的節奏突然加快起來。
果然還是一支不成熟的軍隊,不然現在不應該加快腳步。而是應該挑選《詩經》裏面的一首《晨風》來呼應纔對。
不過話說回來,南郡的軍隊成軍日子不久,軍官階層也是一羣沒有經過“大將教育”的人,呂哲爲了這個迎接班勝之師的場面準備了十來天。出征的將領卻是想要準備也有心無力,他們沒有博學之士來進行教導。
在戰國時代,每一個國家的正規軍都會經受幾樣教育,除了操演、列陣之外學習詩經裏面的詩歌也是其一。
軍隊的將士學習詩歌並不是爲了文學素養,華夏民族是一個《詩》的民族,吟詩是一種情操,哪怕大字不識的人聽到旁人吟詩也會有莫名的喜悅情緒。在很多時候,軍隊學習詩經是在練軍歌,將近千年的濃厚歷史裏面,詩經的每一首詩詞都有它的含義。
秦軍唱了三百餘年的《無衣》。吟唱着這首戰歌踏過青山和綠水,從西北偏疆邁入關中,從關中踏進巴蜀,從巴蜀攻進南方,直至統一華夏。
包括秦國在內的很多諸侯國。歷史比較悠久的基本都有自己的戰歌,像是戰國七雄中的趙國、魏國、韓國,這三個諸侯國沒有屬於自己的詩歌,畢竟她們是從晉國中分裂出來的,以至於趙、魏、韓三國在行軍或者對陣時總需要從《詩經》裏面的《魏風》7篇和《唐風》12篇來挑選,很經常過出現兩支交戰軍隊吟唱同一首詩經的情況。
哦,所謂的《魏風》不是戰國時期的魏國。那是歷史更加久遠的一個諸侯國,大概是分封時期的三千多諸侯國之一,後面被晉國吞併。
南郡無大儒,整個歡迎儀式粗糙中有着很多能夠被詬病的地方,不過誰在乎呢,他們需要的只是一種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