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遲天石卻不這麼認爲。
他覺得他可以做的更好,發動機的構造沒有問題,控制系統也很先進,但是材料強度不夠,使用壽命達不到預定要求,進而影響了整個火箭的運載效率。
衡定火箭發動機的性能,最重要的指標。不是它的推力,而是工作時間。
火箭發動機的結構其實很簡單:利用衝量原理,將高壓燃料排進燃燒室,劇烈燃燒後,高速氣流通過漏斗形的噴嘴噴出。產生的後衝力推着巨大火箭升空,其推力比大於100,可使用次數卻只有一次。
因爲國家計劃將天宮三號發射任務,提前到2018年。並且,他還得知,國家正在招募新宇航員,模擬載人登月任務。原定於2025年實現的載人登月計劃。可能提前到2020年,這讓他大喫一驚。
載人登月是需要國家持續付出高昂投入的!米國的“阿波羅計劃”歷時11年,耗資255億米元(約等於現在的6000億米元),才取的驚人成功,我們要達到這樣的成就,不投入兩千億以上是不可能的。
2016年h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投入。只有300多億,不到米國的五分之一,但產生的效益卻達到了他們的一半,可以說,h國在航空航天上投入的每分錢。都是獲得了良好的回報。
但遲天石最擔心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發動機的問題。
他研製的那款yf-77型氫氧發動機,用是夠用了,但性能還不夠成熟。天宮三號要在2018年發射成功,13個艙段,2017年就至少要發射5個,如此頻繁的發射任務,實在難保發動機不出現問題。
再者,如果要在2020年實現登月的話,就必須要研製一種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達到100噸以上的大推力火箭纔行,在天宮三號空間站上加註燃料後,再飛往月球……而要在三年時間內研究出這種大推力火箭,簡直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