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村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知道,後世有很多私人小工廠,合格率幾乎是百分之百。在後世競爭無比慘烈的機械加工市場上,如果合格率低,光是材料費就夠那些小老闆們頭痛,所以他們會想盡千方百計地保證合格率,以降低生產成本。
九十年代初,整個國家充滿機會,整個機械加工行業根本就沒有什麼競爭壓力。所有很多的私人工廠根本就沒有在乎這些問題,再過幾年,市場逐漸飽和之後,隨着越來越多的私人機械工廠的成立,競爭ri益激烈,將會有一大批的中小型企業在慘烈的競爭中倒下,如果現在不做改變,慶豐機械會首當其衝!
既然王慶豐給自己每個月一千八的高薪,士爲知己者死,雲非即使對於管理方面並不熟悉,也只能逼着自己撓着頭皮去努力回憶自己原來上班了快十年的工廠的組織結構以及各種管理制度。沒喫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跑麼?自己原來所在的那家小型國企,雖然效益不好,但是在競爭無比慘烈的時代還能夠不改制,不被收購,更沒破產,不能不說沒有道理。
這十多萬字的手稿,大部分是他原來說在工廠的各種管理制度,還有一些他在網上看到的得到衆多網友推薦的內容,一小部分就是他自己的寫出來的東西了。
經過與王慶豐好幾天的商量,溝通,最後,慶豐機械廠的各大隻能部門建立了起來。
人事部、財務部、業務部這本身就存在的部門明確了自己的責任,技術部、質量部、生產管理部這三個部門也成立了起來。不過這三個新成立的部門,也都只是建立了一個框架,每個部門有了一個辦公室,人卻是幾乎沒有。
私人工廠不像國企那樣,管理隊伍有可能比工人隊伍還龐大。這也是無數的國企倒閉的原因。
在私人工廠裏面,往往一個人會當成兩個人,甚至三個人用。而王慶豐的慶豐機械,除了業務部有着足夠的人手之外,其它部門幾乎是不足員的。
財務部倒是有也就只有一個會計。卻也僅僅是負責算工人工資,發工資的事情。收貨款的這樣的業務,大多數都是被王慶豐以及他的祕書給兼職了。而人事部,同樣只有一個天天坐在辦公室裏面看雜誌的陳潔。
在這幾個部門成立之前,雲非就要求王慶豐想辦法招人。王慶豐天天帶着自己的小祕張瑞廣州深圳瞎逛。由於這年頭人才市場並沒有發展到二十年後那樣的地步,在加上這個時代是數個職位競爭一個人才,而不是後世的數百上千人競爭一職位。王慶豐跟張瑞跑次數不少,卻也就僅僅找了幾個並不符合雲非要求的中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