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
以“西京丸”的喫水而言,魚雷即使在“乍起乍伏”的行進狀態下,命中的概率仍然很大,蔡廷罕之所以在近距離上下令發射,可能就是考慮到了這個原因,而且此舉也會避免射程過遠而帶來的航向偏差。然而“建驥”發射魚雷時,艦體剛好經過了大旋轉,出現嚴重的左傾,這樣可能導致了魚雷發射角度過低,入水過深,藉助升降舵上浮所需時間較長,以致從“西京丸”船底經過後,仍然還未能上浮起來。
“西京丸”的一位軍官不無驚喜的記述下了這樣的文字:“魚雷從我船下通過,在七、八分鐘以後,出現在我船右方的海面上,接着又沉沒下去。終於保住了‘西京丸’。原因是魚雷發射以後要一度較深地下沉,至若干距離以後才浮出,觸及敵艦而爆炸。”
接連4枚魚雷全部失的,“建驥”號上的乾國海軍官兵顯得非常不甘心,這時緊緊跟隨的同型姊妹艦“建勳”號也衝了上來,正要發射魚雷,由於距離過近,一顆“西京丸”號射出的120毫米炮彈擊中了“建勳”號的艦首,魚雷發射室被擊中,擊毀了魚雷發射管,幸而魚雷未被引爆。由於雙方距離過近,“建勳”的飛橋很快被擊中,一名機關炮手墜落犧牲,緊接着一根桅杆又被打斷。
接連中彈的“建勳”號上的乾國官兵似乎被激怒了,這艘魚雷巡洋艦並沒有向“建驥”號那樣的轉向再次發射魚雷,而是開始使用起艦上配備的兩門140毫米口徑加納炮和“西京丸”號對射起來。見到“建勳”號的動作,“建驥”號也轉向駛回,和“建勳”號一道用140毫米主炮轟擊“西京丸”。
“建驥”號和“建勳”號是林逸青在英國訂購的4艘“偵察”級魚雷巡洋艦中的兩艘,排水量1680噸,艦長69米,寬11米,喫水45米,最高航速20節,主要武器爲艦首魚雷發射室內的2具356魚雷發射管和中部甲板上的2具旋轉式魚雷發射器,除了魚雷之外,2門140毫米加納炮,4門75毫米速射炮,8門40毫米砰砰炮,2挺馬克沁機槍構成了該級艦強大的艦面火力。
由於雙方距離很近,炮術高超的乾國炮手很快便接連擊中了“西京丸”,但令雙方官兵感到喫驚的,是一顆又一顆的140毫米炮彈從“西京丸”的船體貫穿而過,沒有在船體內爆炸,而是落入對面的海中爆炸。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是因爲“西京丸”是一艘由商船改裝而成的代用巡洋艦,船體脆弱,本身又沒有任何的裝甲防護,是以乾國軍艦射出的140毫米大口徑炮彈擊中“西京丸”後,全都是一貫而過,落入海中爆炸,沒有絲毫的停留。否則的話,只需一顆140毫米炮彈的爆炸,“西京丸”便會粉身碎骨。
真正給“西京丸”造成傷害的,是“建驥”、“建勳”兩艦上的75毫米速射炮和40毫米砰砰炮。
“建驥”號上,4門口徑40毫米的砰砰炮在對準“西京丸”快速射擊,緊鄰這4門火炮的是2門近距離威懾力更大的75毫米速射炮,隨着炮手不斷扣動扳機,彈殼不斷地落在炮手腳下,一顆顆炮彈向“西京丸”飛射而去。由於是臨時佈置的炮位,“西京丸”的4門120毫米大口徑速射炮和2門47毫米口徑機關炮都露天安裝在主甲板上,透過開設在舷牆上的炮門向外射擊,儘管船舷有高高的舷牆可以防禦小口徑炮彈,但是舷牆上雨點般的中彈聲對本就訓練不足的日本水兵而言,仍然不啻於是死神的敲門聲,心裏的恐懼可想而知。一時間“西京丸”艦的主甲板上已經是彈如雨下,陷入一片硝煙中,各炮位的水兵抱頭鼠竄,紛紛尋找遮蔽所躲避,露天甲板上被打得碎片四濺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