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重生潛入夢 !
說起養,應該是老北京文化裏一個最有特色的部分,只要是四合院裏,必須得養點活物,用現在的流行話說是養寵物。在這個養裏,大概也可以分成4大類,養鳥的、養魚的、養獸的、養蟲的。
畫眉、百靈、黃雀、玉鳥、鸚鵡、八哥、相思鳥、文鳥、鴿子等等,都是老北京人喜歡養的鳥兒,每天清晨人還沒醒呢,掛在房檐下面的鳥就先醒了,一聲聲清脆的叫聲,馬上就能讓四合院裏充滿了生機。然後主人會起個大早,提着鳥籠子去公園河邊上遛個彎,不僅是把鳥給遛一遛,還順便把人也遛了,算是活動筋骨吧。
夏日裏以“天棚、魚缸、石榴樹”爲四合院裏最和諧的景緻。從王公貴族、朝中大小官員直到平民百姓都喜歡在自家庭院中擺上魚盆,居室內擺上魚缸,飼養的金魚少則幾條,多則幾十條,以至數百條。用北京人的話說:養魚練的是慢功,要的就是磨性子的過程,以此養心逸緻。而且“魚”與“餘”諧音,有“年年有餘”之意,所以被視爲吉利之物。
老北京養貓講究品種,大多以毛長者爲貴。一般認爲白者、黃者爲上品,黑者、雜色者次之。此外,貓眼必以兩色者爲貴,名曰“雌雄眼”,俗說“爹一隻,媽一隻”,此爲“波斯種”。但老北京人不喜歡養白尾貓,以爲不祥。北京人認爲養貓乃高尚之情趣,其來源多系親朋間互相贈送,以爲禮品。
老北京人也養狗,但狗的數量要遠遠少於貓的數量,有錢人一般會在護國寺廟會的狗市上買觀賞狗:袖狗、叭狗。袖狗僅一掌大小,然生性好鬥,又叫“鬥狗兒”,可藏於袖間,因此得名。這些人將狗置於桌案上觀其爭鬥、撕咬,以博得一樂。
那時的老北京人不賣貓、不賣狗,還把賣貓、賣狗視爲家庭破產的象徵,會被人看不起。當然了,隨着時代的進步,這些講究都沒了,姑且就算是進步吧。
最後就是養蟲的了,蟈蟈兒、蛐蛐兒、金鐘、咂嘴、油葫蘆基本上也就是這幾種,其中以蟈蟈和蛐蛐玩的人最多。每年麥收之後,衚衕就會出出現挑着一大堆蟈蟈籠子賣蟈蟈的人,老北京人一般都會買回去幾隻,掛在石榴樹捉着葡萄架下,聽它們在那裏歌唱,不光不會覺得吵,還覺得很喜興。
買蟈蟈有個講究,不能買一隻回去,要成雙成對的買,一是爲了討個吉利,二是蟈蟈之間叫起來會比賽着叫,一隻叫了,另一隻也會跟着叫。這就像咱們聽樂器一樣,聽的就是一個交響樂團合奏,當然您要是非聽獨奏也沒人攔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