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李中易畢竟是科班出身,他隱隱約約察覺到,經過煉化的豬油裏面,應該含有甘油,而甘油和硫酸經過合適的配比,恰是硝酸甘油的重要原料。
以前,李中易爲了忽悠柴榮,曾經利用綠礬(硫酸亞鐵)提取出了濃硫酸。只不過,李中易並不知道怎麼提煉甘油,硝酸甘油也就無從談起。
這一次,十幾名老工匠的巨大損失,可謂是塞翁失馬,在李中易的面前豁然打了一扇通向威爾伯蘭德實驗之門。
長達一個多時辰的部署會介紹會上,楊無雙代表參議司所宣讀了軍事作戰計劃,他列舉了從存糧剩餘支持天數、馬料還可支撐多久、弓弩可以應付幾場戰役、配重投石機的生產進度,一直到某個具體的隊正,在作戰之時的任務重點,不僅包羅萬象而且異常之詳盡,
孫子曰:兵無常形,水無常勢,這要求的是因地制宜。
在和機動力強悍的契丹人作戰之時,配重投石機這種笨重龐大的作戰工具,完全不在李中易的考慮範圍之內。
無論是党項一族,還是契丹人,都是馬背上的民族,其戰略優勢決定了,他們強調的是高度機動能力和臨陣突擊能力,仍然顯得笨重的回回炮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
然而,李家軍這次面對的是以步軍爲主的高麗逆軍,陣地戰顯然無法避免,那麼,李中易早就考慮過的回回炮,很自然的被擺到了檯面上。
歷代中原政權,雖然也能夠造出威力巨大的拋石工具,卻因爲十分笨重和龐大的體積,只適用於船載或是曠日持久的攻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