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回回炮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其核心技術便是配重拋物。遺憾的是,在回回炮問世之前,歷代中原王朝的工匠們並沒有意識到配重拋物這個關鍵性的因素。
火藥、火銃都是中國人率先發明的,炸藥以及火炮技術卻在歐洲被髮揚光大,反被英國人用來征服東方,這實在是令人感到異常遺憾。
儘管參議司的計劃已經十分詳盡,可是,自由討論的時候,廖山河依然提出了補充意見。
“山長,各位同僚,在下以爲應該儘可能的將高麗叛軍吸引出開京,同時預先安排好騎軍包抄城門,以減輕將士們於街巷之中的傷亡。”廖山河嘆了口氣,“上次拿下榆關之後,我軍白白多損失了好幾十個弟兄,唉,可惜了啊,那可都是身經百戰的猛士啊。在下必須提醒諸位同僚,在狹小的街巷之中,躲在暗處的契丹人射出的冷箭,的確令人防不勝防。”
李中易聽了此話,不由頻頻點頭,廖山河說的半點沒錯,非常有道理。
自古以來的巷戰,對於想盡量減輕傷亡的進攻方來說,都是令人頭疼的大問題。
由於受到禁軍編制的限制,李中易爲了不礙朝廷的眼,一直採取變通的方法,一直用培養士官或低級軍官的方法來訓練普通士兵。
這麼幹的好處是明擺着,平日裏不顯山不露水,一旦形勢發展的需要,李家軍既可以迅速的擴軍,又不至於太過影響部隊的戰鬥力。
凡事有利有弊,隨之而來的大麻煩卻是,足以勝任士官重任並且識字的優秀士兵,每次損失超過十個,都足以令李中易感到異常之肉疼。
就在李中易有些感懷的時候,宋雲祥卻目不轉睛的盯在廖山河的身上,山長,廖山河居然這麼稱呼李中易,這多少令宋雲祥有些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