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中易坐視劉金山和孔昆打擂臺,用心也是良苦,想磨練磨練劉金山的辯才。
儘管李家軍的實力異常強悍,東征高麗,西討党項,北伐契丹,至今都沒打過敗仗。但是,由於李中易渾身上下充滿了銅臭氣息,願意追隨他的文官,可謂是少之又少。
目前,跟隨在李中易身邊的讀書人,大多是久試不第的懷才不遇者。但是,這些人都沒有實際的理政經驗,房價田價以及柴米油鹽醬醋茶等與民生知識,可謂是一竅不通。
換句話說,李中易無法拿來就用,只能將他們先塞進軍政學堂裏去深造。
可問題是,李中易原本是作出的長遠打算,將這些文臣種子,用在將來。然而,很多不第的讀書人,卻以爲他歧視讀書人,非但不委以重任,反而投閒置散。
整個李家軍系統內,執行的是非常嚴格細緻的收支兩條線,幾乎沒有各種灰色或是黑色的撈錢空間,大小官員們只能靠薪俸以及額外的賞錢過生活。
這麼一來,很多人熬不住學習的難度和生活的清貧,又紛紛離開了平盧。
讀書人,大多有自視甚高的壞毛病,稍有不周的地方,便會利用嘴皮子大肆宣揚出去。
這麼一來二去的,李中易不重視讀書人的“銅臭子”惡名,算是進一步被坐實了。
對於外面流傳的閒言碎語,李中易通過各種消息渠道早有掌握,也都一笑而過,絲毫也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