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行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分析這段文字:卓與布誓爲父子,又對布“甚愛信之”,如何因小小失意至暴怒到拔呂布手朝擲之?布與卓侍婢私通,這一“侍婢”若非王允所獻,如何呂布轉而便將此羞於啓齒之事稟告王允?
作爲正史,《後漢書》、《三國志》割捨貂蟬這一角色和刪略王允行用美人計的細節似可理解。
後世人們將貂蟬列爲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可見貂蟬的形象已爲一般羣衆所接受。
女人之有此魔力,可說是上帝故意想征服男人的創造,特別對那些英雄人物。
英雄和美人儼然一體,不管中外古今,佔盡歷史鏡頭,中國之歷史命運,都操縱在這兩種人手上。
此無地,互相需要也,說好,是相得益彰;說壞,是朋比爲奸。何況“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烽火相欺,不外博美人一笑,衝冠髮指,無非一怒爲紅顏,就是獨身主義的希特勒亦有祕密情人,臨死前還要行婚禮。
因此,使用美人計,絕不會受時間時空限制,正所謂衽席爲戰場,脂粉作甲冑,盼來是槍矛,顰笑勝弓刀。有於戰場上取上將之頭者,有於國會奪元首之魄者,有父憑女貴,兄憑妹貴,甚至甘戴綠帽子而夫憑妻貴者。此計既可誘---惑敵人,亦可作向上爬的階梯。
中國民間傳統常有三十六計之說,其中最香---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美人計了,而美人計,也往往屢試不爽。能奏奇效。
爲何簡簡單單的美人計竟然小可以謀利生財,大甚至可以傾國傾城,令天下風雲變色呢?
道理說來其實很淺顯,行計人不過是抓住了常人皆有的“食色”之性也,就連大聖人孔老夫子也曾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更何況是衆多薰心的“凡夫俗子”呢。好色之徒焉能不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