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清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晃兩個年頭已過,就在這年春天,盧氏學堂忽然來了一個人,卻是鄭玄的弟子東萊王基,稱鄭玄的父親病重,請鄭玄即刻回鄉,同時他還帶來了一個消息,說廬江山越人造反,已連破數縣城,就連廬江太守也給殺了,現在廬江那邊的形勢大亂。
鄭玄對盧植道:“父病重,玄不得不歸,今廬江山越反,以子幹在九江之聲望,朝庭必會徵之,你還是早做打算吧。”
盧植點頭稱是,與鄭玄做別。果不出數日,朝庭的任命便到了,舉盧植爲廬江太守,即刻赴任。盧植只得解散學堂,南下赴任去了。
臨行前,盧植單獨地對劉澤道:“爲師去矣,可恨時日尚淺,未能將爲師平生所學盡數相授,但你在天文數術方面的才能,爲師卻是遠遠不及,若你能在經史方面勤於致學,將來之成就,將會遠超爲師,望你勤勉不墮,勿孚師望。”
盧植的意思自然是希望劉澤能在經學這個領域內成爲大家,但劉澤穿越千年而來若只做得一個經學大師豈不白負了上天的一番安排,何況劉澤對那些之乎者也,晦澀難懂的四書五經並不太感興趣,要知道在其後近兩千年的時間內,四書五經一直統治中國文人的仕途經濟,成爲中國落後的根源,在西方進入工業革命,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候,中國的士人依舊是捧着那幾本翻得爛乎乎的四書五經,堂而皇之地去考進士考狀元,封官拜爵。不可否認的是四書五經是有它的重要性,但要命的是它的唯一性,排他性,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可悲可嘆呀!
劉澤早就立志,他日自己若有能力改變教育之時,一定要將這個在中國持續了幾千年的重文輕理的文化陋習給他割除掉,讓下一代的孩子不僅學得經史子集,而且要學得天文數學,甚至於物理化學,一個民族的強盛不可能是靠一個人就能實現的,而是靠代代傳承的文明,代代傳承的科學技術來實現。不過這些話他沒有跟盧植講,只是點頭應了:“謹遵恩師教誨。”
後他又道:“恩師此去,如困龍入海,必能一展鴻圖,他日若登朝堂之時,卻須小心謹防朝中閹宦。”劉澤當然知道他日後必遭宦官左豐陷害,故先略做提醒,果然見盧植眼中一亮,面上有一絲驚異之色,欲言又止,乃拱手作別。
公孫瓚自然是要回遼西郡去,他岳父劉太守已經來信應允了他上等郡吏的職位,而且公孫瓚特地向他岳父舉薦了劉備和劉澤,這兩年公孫瓚和劉氏兄弟相處地很融洽,公孫瓚這個人別的優點不多,但爲人仗義卻是沒的說,沒有理由他做官不照顧兄弟的。劉太守給了劉備典郡書佐的職位,聽說劉澤算學出衆,便將計吏的位子留給他。計吏可是同公孫瓚一樣的上等郡吏。聽到消息劉備自然是喜不自甚,回家稟告父親。劉弘知公孫瓚乃是幽州公孫世家子弟,更兼是遼西郡劉太守的乘龍快婿,若劉備與他相交,自然對將來踏上仕途大有益處,便欣然應允。
劉澤卻沒有心思去當什麼計吏,對公孫瓚的盛意相邀他便婉言謝絕:“古云:‘父母在,不遠行’,今日兄長已去,澤願在堂前侍奉雙親不敢出行,伯?兄的美意小弟心領了。”本來他計劃着和劉備一起經營的,但劉備卻接受了公孫瓚的邀請,他也就沒什麼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