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明朝謀生手冊 !
七月十六,過了中元鬼節,就是徽州六縣糧長正式開始在徵輸庫收夏稅的日子。歙縣因爲是嘉靖年間方纔建的縣城,縣衙徵輸庫也是新修的,在府學的西面,地方極爲軒敞,正廳後堂各三間,東西旁屋一共三十間,十五區大糧長正好各居其二。如今這些大糧長出自豪紳大戶的很少,如吳天保這樣帶在身邊幫忙的,就是兩個族弟,兩個年長的侄兒。而諸如其他那種鄉間一霸的大糧長,身邊則是跟着三四個滿臉橫肉,猶如青皮打手一般的角色。
明初的時候,大糧長只負責收,催科自有里長甲首代勞,可現如今大糧長如果不深入到各鄉各里,與里長打好招呼,到了收糧的日子,那是鬼影子都休想有一個。吳天保之前幾乎跑斷了腿,可下頭十一個裏的里長,他卻只說通了不到一半,只有五個里長通情達理地表示一定會盡力催科,其他的都是愛理不理。如今第一天徵收,眼看別人那兒陸陸續續有一個個里長帶着鄉人,或押着長長的車隊,或捧着銀箱進來完稅,他只覺得坐立不安。
而官復原職的戶房司吏劉會,這會兒正在正廳當中坐着。他起家就是戶房的白衣書辦,也不知道經歷過多少年的夏稅秋糧徵收了,隔着簾子影影綽綽看個大概,他就知道今年這光景比任何一年都要糟糕。別說什麼縣尊上任第一年給面子,就連往日縣尊離任時那一年,也沒見完稅的時候這麼拖拖拉拉的。
“司吏,吳糧長那兒。至今只來了一個里長,只交了大約五十石的麥子,是實物,不是銀子。”
說是夏稅,但同時徵收的還有夏租。因爲歙縣有民田,還有官田,這些官田除卻課稅之外,還會如同民間佃租田地一樣,向租種的百姓收取租子。整個歙縣,夏稅加夏租。總共要交麥子總共是一萬零三百餘石,分攤到十五個糧區,每區約摸六百餘石,每裏也就是五十餘石的樣子。這一部分有的裏是交實物,有的是交銀子。這也是從早年開始就變通的規矩,原本是爲了方便起運,畢竟,銀子比沉甸甸的麥子可輕多了。
而這是正稅,在正稅之外加上各式各樣的貼役、空役,又或者運費,各式各樣的朝廷加派,官府徵派。軍費,再加夏稅絲絹,少說也會在原本的基礎上多一倍。
這個數字是趙思成核定的。但下頭典吏和書辦都有參與,除卻他加派的兩成之外,其餘並沒有謬誤,所以之前戶房依舊是沿用了那樣一批數據派給下頭各區大糧長。此時此刻,劉會一聽到那個前來交稅的里長只交了五十石麥子,他的眉頭就緊鎖了起來。繼而問道:“絲絹銀子呢?”
“一文都沒有。”那書辦是劉會當年的鐵桿,趙思成上任就被找個由頭革退了。現如今又召了回來,自然唯劉會馬首是瞻。見頭頭臉色鐵青。他就壓低了聲音說,“不過這絲絹不止吳糧長一家,我去其他糧長那兒晃了一圈,下頭裏長根本就沒有一個帶着鄉民來交絲絹銀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