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文天祥看着陳德興,表情也複雜起來,他向官家進諫是沒有問題的。文天祥現在官拜宣奉郎,差遣是獻景太子府教授——獻景太子是寧宗的兒子,早就故去多年了,文天祥當然不可能去給死人講課,實際上聽課的都是宗室子弟。不過也沒有幾號人。對於這樣的閒差,文天祥沒有多大興趣,因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光復》報上了。他現在向官家進諫,無非就是不要這個差遣。
可是陳德興不一樣,他是武臣!武臣妄議朝政是大忌。可不是交了差遣就能過去的,搞不好就要把性命搭進去!這陳德興真是爲了國家,連身家性命都不顧了……
文天祥白淨的面孔上閃過一絲猶豫,沉聲道:“慶之兄,明日的進諫,還是我單獨提出……你是武臣。不大適合說話啊!”
陳德興擺擺手:“國難當頭,吾身爲大將,自當無畏無懼!豈能因爲是武臣就緘口不言了?而且戰和之議。本來就該我們武人說話,我們這些在前方帶兵的官兒,纔是最清楚蒙古虛實的。現在,實在是北伐中原的天賜之機啊!”
“天賜之機?”文天祥搖搖頭,顯然不大讚同,“如今國事艱難,兩淮、四川、京湖連遭戰火,民不聊生,國家財賦全賴江南五路。然而卻收不抵支多年。只得仰賴楮幣,而楮幣又加印太多。早就失了信用,如何還有財力支持北伐?”
陳德興冷冷道:“泉州白番商人頗有家財。或許勾結蒙古,可治其罪,奪其財!上萬萬貫亦不難得!”
“這,這如何使得?”文天祥連連搖頭,沉默片刻又道,“即便有了軍餉,北地也非吾步卒可以攻陷久佔的。北地遼闊,利於騎兵馬隊,又缺糧食,大軍北去必須千里轉運,實在不便呢。”
陳德興道:“可泛海北上,登陸幽燕海口,忽必烈汗之老巢燕京距離海口不過300裏,或是長驅突襲,一舉進佔,或是步步爲營,堡壘推進,總有辦法取下燕京的。若燕京到手,忽必烈必北走草原,關內漢侯人皆膽落,許以節度之位,定可傳檄而定。”
這話倒不是無的放矢,至少北地漢侯中的李璮是會被蒙附宋的。如果忽必烈失幽燕,山東再歸附大宋。北地漢侯還有誰會死忠蒙古?只要宋廷允許他們繼續割據擁兵,倒戈投靠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這樣一來雖然會造成藩鎮勢大,但是中原總歸可以恢復。以後怎麼削藩還是被強藩給削了,都是漢人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