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玄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公收到大爲感慨並回復,車內恩公不方便見面,念望遠千辛萬苦,精誠所致,於是捎帶車中恩人如今畫像給望遠,並囑其早日還鄉,安居樂業,無須再費辛勞,四處奔波尋訪(編者按:因允文是洪武十年出生,當時應是十二歲,應是惠帝無疑,也唯有如此,才能解釋,爲何周恕迴轉車中,有男孩的衣帽鞋襪)
望遠臨畫像,感懷涕零,無以爲報,無可奈何,只得裝畫像精心裝裱好,放入匣盒內,準備帶回家鄉,設長生牌位,日日爲恩公祈福!
題外話:(轉載後人評說)四年寬政解嚴霜,天命雖新故忍忘?
中國歷史上的皇室之爭互相殘殺,篡位奪權,或者異姓改朝換代的先例多了,建文帝爲什麼贏得了那麼多人的同情?這個年輕的皇帝都做了些什麼?
燕王進入南京,對建文諸臣實行了最殘酷野蠻的殺戮。大批文武官員在燕王的斧刀之下,痛陳君臣大義,指斥燕王爲逆賊,視死如歸,如方孝孺,竟然置誅十族的威脅而不顧。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難道他們僅僅是出於忠君嗎?顯然,簡單的歸結因爲忠君,並非圓滿的答案。這需要我們看看建文帝是怎樣一個皇帝,羣臣爲什麼要忠於他,而羣臣又希望出現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建文帝“仁明孝友”,在即位前,他就自我要求按儒家道德標準行事。在他被立爲皇太孫後,朱元璋常將軍國大事交給他裁決。當時,朱元璋實行嚴酷之政,皇太孫則濟以寬大。他曾遍考禮經,參考歷朝刑法志,將洪武名例律改訂七十三條。朱元璋對此大加稱讚,說:“吾當亂世刑不得不重,汝爲治世刑不得不輕,所謂世輕世重也。”
建文帝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潤五月辛卯日即皇帝位,他在即位詔書上表示:“要永維寬猛之宜,誕布維新之政”,他還聲稱,“德維善政,政在養民,當遵先王之言,期至雍熙之聖。”那麼,建文帝在位期間施行了什麼改革政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