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郭嘉無奈,只好將眼光調向趙高,趙高這傢伙就不用多說了,自然是始皇帝嬴政有着命令,不過出於什麼目的,郭嘉無法準確的猜測出來。要說監視吧,自己已經代表北辰帝國和大秦帝國結盟了,而且馬上就要離開大秦回國了,再監視還有什麼用嗎?或者是出於和自己積攢良好的關係,但是大秦帝國有那個必要如此做嗎?尉繚對當時戰爭總的:存在着兩種不同性質的戰爭,反對殺人越貨的非正義戰爭,支持“誅暴亂禁不義”的正義戰爭。明確指出:“凡兵,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夫殺人之父兄,利人之貨財,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盜也”。 關於進行戰爭的戰略戰術,尉繚強調對戰爭要有全面的認識,指出有道威勝力勝等三種不同而又相互聯繫的取勝策略。認爲懂得了這三種所以取勝的辦法,就全面地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他指出戰爭中將帥指揮的重要性。“權敵審將,而後舉兵。”將帥者心也,羣下者,支節也。”就是要正確分析敵情,慎重選好將領,而後出兵。將帥與士卒之間,要如心(大腦)與四肢那樣協調一致,成爲一個整體,方能謀略高明,機智果斷地進行正確指揮。他主張治軍必須先立法制,並要執法嚴明,才能整齊統一,高山敢越,深水敢渡,堅陣敢攻,做到“天下莫能當其戰”。對違背軍紀軍令者要施以重刑,嚴懲戰敗投降逃跑的將領和士兵,使上下畏懼,專心向敵。在具體的戰術上,尉繚還實踐了當時最先進的方法,如在列陣方面,他提出:士卒“有內向,有外向;有立陣,有坐鎮”。這樣的陣法,錯落有秩,便於指揮。這一點在今人能見到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中可以得到證明。[1]
關於軍事與政治的關係,尉繚把它比喻爲植物的軀幹同種子的關係,所謂“兵者,以武爲植,以文爲種,武爲表,文爲裏,能審此二者,知勝負矣。”並指出,沒有良好的政治,就不能有強大的軍事力量,而軍事又是解決政治問題的手段。作者反覆強調發展生產對於軍事的重要意義,指出治兵者要以耕織爲治國之本,“夫在耘耨,妻在機杼,民無二事則有儲蓄”,民富國強,本固兵堅,方能守必固,攻必克。
尉繚以樸素的辯證觀點,提出了治軍的12條正反面經驗。按照12條正面經驗去做,就可以壓倒敵人;反之,則會被敵人所壓倒。正面的12條經驗是:樹立威信在於不輕易變更號令,給人恩惠在於獎賞及時,當機善斷在於能順應各種事態的變化,戰勝敵人在於掌握了敵我雙方的士氣:進攻取勝在於出其不意,防守堅固在於修整防禦工事,不犯錯誤在於守法度,不陷於困境在於有準備,謹慎在於防微杜漸,明智在於能處置大事,消除禍害在於果敢善斷;能得衆心在於謙恭待人。
即重視將帥的政治品德和個人模範作用,要求將帥秉公執法,恩威並施,喫苦在疥,臨戰忘身,爲人表率;重視部隊的行政建設,制定了較完備的戰鬥內務紀律條令,是研究先秦軍制史的重要資料;注重軍隊的訓練,論述了訓練的目的方法步驟及訓練中的獎懲制度,提出從最基層起逐級教練,最後合練的訓練方法;重視賞罰,提出“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賞一人而萬人喜者賞之;殺之貴大,賞之貴小”的思想,在書中記述有各種賞罰的具體規定和要求。
《尉繚子》作爲戰國時產生的兵書,它所談的戰略戰術等問題,雖然不如孫吳《兵法》深刻,但在一系列問題上也有創見。
首先,《尉繚子》提出了以經濟爲基礎的戰爭觀。他在《治本篇》中說,治國的根本在於耕織,”非五穀無以充腹,非絲麻無以蓋形”。
不廢耕織二事,國家纔有儲備。而這一儲備正是戰爭的基礎。他說:土地是養民的,城邑是防守土地的,戰爭是守城的。所以,耕田守城和戰爭三者都是王者本務。在這三者當中,雖然以戰爭爲最急,但戰爭卻仰賴農耕。即使萬乘之國,也要實行農戰相結合的方針。基於這一點,《尉繚子》強調”王國富民”,強調王者進行的戰爭是”誅暴亂,禁不義”,其最終目的在於使”農不離其業,賈不離其肆宅,士大夫不離其官府”,而僅誅殺首惡一人。《尉繚子》的這個思想顯然由繼承商鞅的農戰思想而來,因而是進步的。當然,《尉繚子》也注重政治在戰爭中的作用,說:”國必有禮信親愛之義,則可以以飢易飽;國必有孝慈廉恥之俗,則可以死易生”,所以也重視政治教育。
其次,《尉繚子》也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戰略戰術思想。如主張集中優勢兵力,待機而動,說:”專一則勝,離散則敗”(《兵令上》),”兵以靜固,以專勝”(《兵權》)。主張先機而動,突然襲擊,說:”兵貴先。勝於此,則勝於彼矣;弗勝於此,則弗勝彼矣。”主張在戰爭中運用權謀,說:”權先加人者,敵不力交。”主張運用”有者無之,無者有之”(《戰權》)的虛虛實實戰法,迷惑敵人。他繼承孫子的奇正思想,提出”正兵貴先,奇兵貴後,或先或後”,以克敵致勝。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他結合戰國圍城戰的實踐,提出了一整套攻守城邑的謀略。主張攻城要有必勝把握,”戰不必勝,不可言戰;攻不必拔,不可以言攻”。最後深入敵境,出敵不意,切斷敵糧道,孤立敵城邑,乘虛去攻克。攻城要選擇這幾種目標:
(1)”有城無守”的:津樑沒有戰備設施,要塞沒有修理,城防沒有構築,蒺藜沒有設置;
(2)”有人無人”的:遠方堡壘的防守者沒有退回,防守的戰士沒有調動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