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斬邪 !
羣情洶湧,大有興師問罪的勢頭。儒家治國千年,無論改朝換代,始終屹立不倒。積累下來,文壇士林的影響力可想而知。口誅筆伐,小可讓人身敗名裂,大能改變國運走勢,倒非誇大之詞。
或有人感到疑惑,既然士林具備如斯能量,爲何對當今皇帝的任性胡鬧不聞不問?
其實裏面存在一個認知誤區,前文說過,士林山頭林立,劃分成諸多流派,比如說儒心派、儒理派、儒法派等。只有某個派系登上前臺,才能實施治國理念,施展抱負。
然而山頭派系之間,互相傾扎爭鬥,不亦樂乎,絕非鐵板一塊。士林不團結,政黨亂鬥,皇帝反而顯得超然,穩坐釣魚臺。
不過這股能量拿出來,用來對付陳三郎這樣一個屬於剛出茅廬的毛頭小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扣上“無禮”、“無德”諸如此類的帽子罪名,如同往人身上使勁潑髒水,任你身上穿着的衣服再整潔,再堂皇,久而久之,也會變得一塌糊塗,成爲垃圾,人人見而唾棄責罵。
人言可畏,畏在此處。
想當初,在涇縣,陳三郎考不得試,飽受非議,不管做什麼事,都被人嘲笑,看做傻瓜呆子。
這些輿論傳到陳王氏耳中,堪稱誅心,那時的陳三郎,連說個親都難。
當然,市井間的非議屬於低層輿論範疇。比較鬆散,遠無法和士林風評相提並論。泛舟詩會那次,纔算得上是士林的影響力表現。若非得到當時揚州學政的杜隱言撐腰。陳三郎的秀才功名都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