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落皇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十年前,煙臺商埠那邊就有了美式縫紉機,這縫紉機,可以用來製衣、製鞋,一臺縫紉機,至少可抵個熟練的裁縫。而且針腳細密規整,比之最好的裁縫絲毫不差。
二十多年前,德國人在煙臺商埠,開了一處名叫弗蘭大的機器紡織廠,這一臺機器織機。一天抵得上一個熟練織工半年的出產。
二十年前,李中堂在煙臺建華豐繅絲局,後經盛宣懷擴產,一年也有千餘箱生絲出口的。
八年前,英國教士馬茂蘭,創仁德洋行,在煙臺當地推廣花邊鉤織,這仁德洋行每年通過花邊產業獲利鉅萬。
三十年前。德國人在煙臺建了一個蛋粉廠,每年的出產也在幾萬上下。
四爺做的是絲綢布匹衣服鞋帽土產,縫紉機、織布機、繅絲局、花邊鉤織。這些不能帶動小民生計?蛋粉廠,雞蛋打粉而已,養雞養鴨不是小民生計?
三十年、二十年、十年,四爺的摸索需要幾十年吶?”
這番話,李大成說的就不怎麼客氣了,有着明顯的質問語氣。這些都是李誠有的人在煙臺商埠蒐集到的一些商業情報,這裏面就有小民生計。孟洛川口中的慢慢摸索,太過推搪了。
李大成說的這些。大成公的人也在下面摸索,李大成也給出了具體的範圍,山東當地除了織布紡紗之外還有草編、柳編產業,草編禮帽、柳編箱筐都是可以出口牟利的,花邊也完全可以暫時替代織布、紡紗這些傳統手工業,這是一條可以暫時走一走的路子。
這些手工業的推廣,靠大成公也是可以的,但李大成想拉孟洛川入夥,有了孟洛川給天下讀書人做表率,或許山東之外的其他地方,也能慢慢自己摸索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