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落皇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張弼士再次語出驚人,在場的不止是孟洛川瞪大了雙眼,盛宣懷這邊也是一樣,兩人之前沒有想到,這區區一個甜高粱之中,竟會有如此大利。
糧食畝產,盛宣懷也是略知一二的,他在心裏估算了一下,一畝高粱的產出差不多是稻米麥谷的一半左右,再加兩倍,這一畝普通甜高粱的產出,差不多比得上南方兩季的肥田了,若李二爺的法子真能推行下去,大清以後還真可以憑藉甜高粱解除糧食不足之虞。
更讓盛宣懷在意的不是糧食,而是製糖做酒之中的大利,張弼士就是靠着這個發家的,幾十年的功夫,積攢數千萬兩身家,若是能投身製糖業,他是不是也能成爲第二個張弼士呢?
看到了盛孟兩人臉上的表情,張弼士心中愈發的發苦了,李二爺的這個謀劃,他自己是做不來的,大清的地盤太大,大成公在山東一省還湊活,想要把大成公依照現在的規模在整個大清鋪設開來,沒有大幾千萬兩的銀子根本沒可能的。
路走不通,這位李二爺想到了更好的法子,聚衆吶!若不是關係到了切身的利益,甜高粱這樣的謀劃,張弼士也要摻一腳的。
“張先生,還有什麼比得上這甜高粱呢?一下就能使小民生計翻上兩倍,這事兒張先生該做。”
張弼士說的這些,李大成的心裏也有大體的框架,今年甜高粱的青杆就是按着糧價兩倍的價格收購,雖說不到收穫的季節,但大成公這邊預付了一部分收購款,據下面傳回來的消息,預付款項這一舉措,比之山東官府的推廣要好得多,一些之前推廣的不錯的州縣,半數的土地已經播上了甜高粱的種子,只等着收穫了。
從種下到收穫,最多也就半年的時間,大成公想要建好幾十處州縣的糖廠,沒有張弼士的幫助,恐怕是做不到的,見甜高粱的事兒說的差不多了,李大成這邊又逼了張弼士一下。
“在商言商,二爺的這個要求我不能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