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落皇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商場之上競爭的手段很多,擠垮對手對三人而言。也是有過切身經歷的,聽了李大成擠垮的說法,孟洛川臉上多了一絲凝重,這位真是未達目的不擇手段啊!
以大成公如今的規模,山東沒有任何一個商號經得起大成公的擠兌。如果再得了甜高粱製糖這一金礦,李二爺的大成公更是無人能敵了。
“二爺,朝廷如何?”
商談、在商言商、不涉官場,這些是盛宣懷之前給張弼士說的話,如今他卻發現,以他們幾人在商界的身份地位,想不涉及官場那是不可能的。
身爲官商,盛宣懷最清楚官商的來歷。之前商業沒有大興的時候,大清的商家無非兩淮鹽商、廣州十三行、晉商這三大家,鹽商有專門的鹽官管轄。十三行也是直接看朝廷眼色辦事的,晉商於大清入關有大功,所以才能順風順水的發展了兩百多年,但他們也在朝廷的關注之下。
如今清廷雖說不成了,但商人想要說了算,還是不成。錯非是李二爺這樣手握軍權的商家,雖說身在官商這個體系之中。而且還是其中的執牛耳者,但盛宣懷對於官商。亦或是朝廷控制下的商場,並沒有多大的歸屬感。
他也是有大志的人,輪船招商局開宇內先河,其中的艱難只有盛宣懷最清楚,若不是實在沒得選了,他也沒有總辦輪船招商局的機會。
如今他最大的靠山李中堂日暮西山,新選的靠山張之洞非是佳木,局勢對他盛宣懷而言,也到了抉擇的時候了。
來微山之前,盛宣懷就有意投靠桂順,奈何桂順不接納他,這兩天的時間,聽了李二神將的一些說法之後,盛宣懷也明白了人家不接受他的原因,成也官商敗也官商,如今官商這個帽子纔是阻礙他盛宣懷再進一步的絆腳石。
朝廷如何這話,最不該由他提出來,而是應該張弼士來提的,但張弼士對於其他三人而言,也不算是正經的自己人,他的根本在南洋,他現在也被稱呼爲南洋大商,朝廷於張弼士而言那時可有可無的,但對他盛宣懷跟孟洛川,尤其是孟洛川,大清朝廷的存在還是必要的。